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成人,四虎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久久,伊人精品久久久7777,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99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亚洲精品成人毛片久久久,久久精品99精品免费观看 ,99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中國供給側改革最怕的就是發改委出手
來源:和訊網 發布時間:2015-12-02 14:20:21

人文經濟學會特約研究員鄧新華指出,供給側改革最怕就是發改委出手。如果發改委認為供給側改革就是它來調一下供給結構,那就和供給學派不是一回事了,和薩伊就更不是一回事。發改委出手調供給結構,只會使得更多的行業生產過多,同時也使更多的行業生產不足,需求只會進一步下降。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1767年,讓•巴蒂斯特•薩伊誕于法國。第二年,亞當•斯密開始著手寫作《國富論》。薩伊后來成長為斯密理論的辯護者之一。并且,他比斯密走得更遠。比如,斯密還停留在勞動價值論,而薩伊則已經走向主觀價值論。今天,對經濟學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斯密的大名,但罕有人知道,薩伊的理論曾流行100多年。馬克思稱薩伊為“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家”。

前不久,習近平主席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概念,引起大家關注。很多學者自然地想到主張減稅、放開管制的供給學派。提到供給學派,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拉弗曲線、蒙代爾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國外學者多認為供給學派的主張來源于“庸俗經濟學家”薩伊。因為薩伊定律講“供給創造需求”。

2008年發生世界金融危機時,我認為薩伊定律應該重放光芒。因為薩伊定律比凱恩斯主義可以更好地應對危機。凱恩斯主義強調刺激內需,而薩伊定律則講供給的調整。那時候我寫了一些普及薩伊定律的文章發在報刊上。

2009年,著名經濟學家張五常寫了《人民幣要以實物為錨》,其中提到:“寫《內供》(《鼓勵內供遠勝鼓勵內需》)一文時,我沒有想到薩伊定律,只是發稿后覺得相近。”看到張教授也想到薩伊定律,我有點小小的“英雄所見略同”的感覺。

可惜的是,薩伊定律似乎注定不會受到經濟學界的廣泛重視。當年4萬億橫空出世,惡果流傳至今。現在講供給側改革,晚了幾年,但如果真的按照薩伊定律的思路來搞改革,馬上會產生莫大(博客,微博)的威力。

要說一下的是,供給學派雖然被稱源自薩伊,但其實他們在市場化傾向上不如薩伊徹底。至于國內一些人搞的“新供給學派”,對薩伊的理解就更不到位。其中居然還有位教授說,薩伊和凱恩斯沒有根本分歧。

我在之前的“萬川之月”專欄《中國只有一架馬車》中已經介紹過薩伊定律(該篇我寫做薩伊定理),這里再重復一下。薩伊定理簡稱“供給創造需求”,但它不是凱恩斯主義者誤解的“供給創造自己的需求”,而是供給創造對它物的需求。薩伊原話為:“一種產物一經生產,從那時刻起,就給價值與它相等的其他產品開辟了銷路。”(商務印書館版薩伊《政治經濟學概論》第144頁)簡單地說,就是甲生產A產品,為乙的B產品創造了需求。需求是需要、且有能力支付。如果甲沒有生產A產品,他就沒有支付能力 ,對乙的B產品就只是需要。只有甲能生產A產品,他對B產品的需要才能變成需求。反之,乙也是如此。或者更簡單地說,你要先賺到錢,才有對別人的產品的需求。

薩伊定律簡單,但威力很大。這里聊舉一例。有些經濟學者說地震、洪水之后產生重建的需求,故可拉動經濟增長。但用薩伊定律來看,災區有重建的需要,但為這需要支付、使之成為需求的,靠的是把其他地區的財力挪過來,這里多了重建需求,那里就少了其他需求,因此,重建并不是增加的需求。而災區本地原來的供給被毀滅了,這部分供給對應的需求也就消失了。所以,全國總需求必然是減少的。薩伊定律簡簡單單地一刀,就可以戳破這些經濟學者的謬論。

如果讀者善用薩伊定律,會發現樂趣很多。很多有名的經濟學者的論調,如支柱產業、三甲馬車之類的,會被你輕輕揭穿,你會油然產生智商上的優越感。

美國經濟學家馬克•史庫森說,凱恩斯的通論一整本書都是在反駁薩伊定律。為什么1767年出生的薩伊是1883年出生的凱恩斯的死對頭?因為在薩伊100多年前的刀光下,凱恩斯主義沒有存身之地。

所謂的總需求不足,并不是凱恩斯發現的,薩伊時代就有很多人說了。薩伊對此解釋道:“某一種貨物所以生產過剩,是由于它的供給超過需求。它的供給所以超過需求,則因為它的生產過多,或因為別的產品生產過少。正由于某些貨物生產過少,別的貨物才形成過剩。”(商務印書館版薩伊《政治經濟學概論》第144頁)

舉個簡單的例子。政府扶持工業,把農村的資源挪給工業用,結果就是工業品生產過多,而另一方面,農村資源被挪走,生產能力下降,供給減少,故對工業品的需求也減少。

經濟學家許小年說“產業規劃都是鬼畫”。用薩伊定律來看,所有的產業補貼都導致規劃產業供給過剩,與此同時,其他產業資源被挪走,供給下降,需求也就下降。中國為什么這么多過剩產能?一是這些行業生產過多,另外是其他行業生產不足,從而需求不足。所謂的產能過剩,其實是產能錯誤。

中國所謂的產能過剩,就是如此。在4萬億的刺激下,基建、鋼鐵、能源、礦產等生產過多,也就是生產錯誤,而廣大的民營中小企業卻生存艱難,自然需求下降。

按照薩伊定律,解決“需求不足”的辦法就是政府減稅、減少干預,讓企業有機會去調整供給、增加供給。生產過多的產業減少生產,將生產資源調整到生產不足的行業,使這些行業供給能力提高,從而需求提高;而減稅普遍提高企業供給能力,并進而提高需求,如此,總需求自然就上去了。

但是凱恩斯主義則認為總需求不足是人們不愿意消費,因此主張刺激需求。也就是說,凱恩斯主義者盯著的是現有的需求,要把它刺激出來。但用薩伊定律看很清楚,現有的需求其實是過去的供給所產生的,只不過積蓄在那里。凱恩斯主義者所謂的刺激需求,并沒有增加新的需求,而是消耗掉過去積蓄的需求,是把長遠資本品消耗于當下。其結果是,由于長遠資本品被消耗,人們的供給能力下降,需求也下降。

簡單地說,薩伊解決問題的辦法是減少人們賺錢的障礙,讓人們多賺錢,以提高需求。凱恩斯主義者則主張刺激人們花掉過去存的錢。但,存款花掉以后,需求會下跌。

凱恩斯主義者心心念念的刺激需求,其實不僅沒有增加需求,相反,它是大幅減少需求的,這是一個莫大的諷刺。刺激需求的作用和地震、洪水差不多。所以人們可以看到,無論中國還是歐美日,凡是實行大規模凱恩斯主義的,需求總是越來越疲弱。幸好現代社會科技進步神速,提高供給,從而提高需求,但因科技進步而新增的需求也被凱恩斯主義大量吞噬。如果沒有科技進步產生的新需求,凱恩斯主義的后果更不堪想像。

所以,供給側改革如果導向減稅、放松管制,那么,它其實也是需求側改革。相反,只盯著需求側,今天刺激需求明天“消化”產能過剩,恰恰是減少需求的。

薩伊的另一個對手是誰?發改委!

薩伊說:“我們常常聽到各產業部門的冒險家說,他們的困難不在生產方面,而在銷售方面,如果產品隨時都有需求或銷路,產品就永遠不會缺乏。當產品銷路疲滯、利潤不豐的時候,他們就認為銀根是緊的。他們所最想望的乃是能夠刺激銷路和抬高價格的活躍消費。……往往纏擾不休地請求政府給與傾向于造成嚴重危害的保護。”

供給側改革最怕就是發改委出手。如果發改委認為供給側改革就是它來調一下供給結構,那就和供給學派不是一回事了,和薩伊就更不是一回事。發改委出手調供給結構,只會使得更多的行業生產過多,同時也使更多的行業生產不足,需求只會進一步下降。

請注意,薩伊這段話里也揭示,在他那個時代,就有很多人把產品滯銷歸罪為通貨緊縮,“他們就認為銀根是緊的”。可見,今天的所謂“抗通縮”毫無新意。薩伊定律也讓央行寬松貨幣走開。可惜的是,盡管薩伊兩百年前就批判了這些謬論,但是人類今天仍然在重復錯誤。(來源:《人文經濟學會》微信公眾號)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