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業績上的隱患外,“一拖多”的基金還面臨著持股過于集中和投資風格趨同的問題。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群航認為,作為一名理性的投資人,一般來說會傾向于投資自己熟悉的標的。而一名基金經理,尤其在權益類投資領域,真正熟悉的股票可能就十幾只或幾十只,如果他同時管理很多只基金,不可避免會造成重倉股的重合,使得這些基金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在目前新基金數量不斷膨脹、老基金經理人才大量流失的當下,許多基金公司的人才儲備落后于現實需求,還出現了明星基金經理掛名招募新基金的現象。
一基金公司內部人士曾向媒體透露,“基金公司內部共享一個投研平臺,所以平時由研究員管理基金的模式可以做得相當隱蔽,一般只有公司內部人士才可能知曉,投資者根本就無法甄別、查證。”然而,這種行為明擺著是對投資者的欺詐。
基金經理"一管多"背后的原因是顯而易見的,即人才的培養已遠遠跟不上新基金發行的速度,這一癥結在短期內無法解決,投資者在選擇基金時還需要擦亮眼睛,謹慎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