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認為,最接近風控指標邊緣的券商,如中信證券、國元證券,都將成為最受益的券商
據媒體報道,證監會近期向多家券商下發了《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券商杠桿率有望大幅提升。這一放松風控的措施對于目前處于由傳統業務向新業務轉型時期的券商業無異于一場及時雨,將成為券商發展的高效催化劑。
為什么不再恒等?
據報道,證監會擬下調券商三項風控指標:證券公司的“凈資本/凈資產”監管指標擬由現行的“≥40%”調整為“≥20%”,“凈資本/負債”擬由現行的“≥8%”調整為“≥4%”,“凈資產/負債”擬由現行的“≥20%”調整為“≥10%”。
消息一出即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具體指標數字也引起注意。風控監管的三項主要指標“凈資本/凈資產”、“凈資本/負債”、“凈資產/負債”理論上應當滿足“凈資本/負債=凈資本/凈資產×凈資產/負債”的恒等關系,現行的2008年版《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滿足該關系,即8%=40%×20%。然而,“征求意見稿”中修改后的指標卻不再滿足該關系,即4%不等于20%×10%。
對此,申萬非銀金融分析師何宗炎解釋道,實際上這三個指標之間不應當是簡單的恒等關系,而是相互制約的關系。很明顯,“凈資本/負債”指標對“凈資本/凈資產”和“凈資產/負債”指標起到了加強的作用。也就是說,修訂后的《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實施后,未來券商將可能出現“凈資本/凈資產”和“凈資產/負債”均滿足風控指標要求,但同時“凈資本/負債”卻不滿足風控指標的情況。
放松杠桿
促進券商業務“輕”轉“重”
對于正處于從輕資產的傳統業務向重資產的新業務轉型的券商來說,風控的放松將大大減少對券商發展的制約。
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證券行業“重資產”業務快速增長,如融資融券、股票質押融資、約定式購回等新業務,其中融資融券業務利息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已從2013年的11.5%大幅提高至2014年上半年的18%。而即將推出的新三板做市業務也需要券商以自有資金和證券與投資者進行證券交易,也具有“重資產”的特性。
但是原有的凈資本監管過于嚴格,制約了券商業務的拓展。按照之前的監管辦法,有券商的凈資本/凈資產指標已經較為接近監管下限。考慮到證券公司大范圍開展創新業務僅有兩年時間,而且業務風險屬于較低狀態,此時即已觸及凈資本監管紅線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我國證券行業凈資本監管過于嚴格。而按照監管規定,如凈資本指標不達標,證監會將采取停止批準新業務、暫停部分業務直至撤銷等監管措施,券商開展新業務時難免有所顧慮。
放松杠桿率限制將有力促進券商新業務發展。首先,凈資產/負債的下限降低,有利于券商通過債務融資來解決開展上述業務的資金來源問題。預計監管部門在各項債務融資工具方面的約束也將有望逐漸松綁,這將進一步提高券商資產配置的靈活性。其次,下調凈資本監管指標有有利于證券公司進一步擴大業務范圍和提升杠桿。根據相關監管要求,證券公司設立子公司時的注冊資本需要從凈資產中全額扣減凈資本,這就使得證券公司通過設立子公司開展業務受到較大限制,導致投資業務和子公司較多的券商受凈資本約束明顯。目前受凈資本約束較嚴重的公司依次為國元證券、中信證券、招商證券,其中,中信證券由于旗下子公司眾多,其2013 年底的凈資本/凈資產指標已經下滑至48%,非常接近監管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