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口水仗,往往很容易被忘卻。但細想起來,這些年互聯網屢屢語出驚人走紅的CEO真不少。大體分兩類:一是善于營銷、主動傳播,如小米董事長雷軍;二是老板性情使然,公關團隊難以把控,如360周鴻祎、京東劉強東。
“大嘴”CEO們往往能在爭議聲中,迅速為公司業務聚攏關注,省去大筆營銷費用,但不當或失敗的言論也會引火燒身。在行業投資人、互聯網評論人王煜全看來,社會化趨勢賦予企業以“人格體”,以后個性化、敢說話的CEO會越來越多。
王煜全:企業也是人格化的,社會時代需要人格力量。以前CEO都被塑造成說話做事很穩,但真實的創業者就是有缺陷的。比如周鴻祎說話容易和人起沖突,但恰恰這讓做產品更精致,一個硬幣的兩面是不可分的。
互聯網評論人陽淼認為:企業也在打造“自媒體”,一些有個性、嗅覺靈敏的CEO不可避免地成為“主炮手”。但這種做法各有利弊,老板長了一張愛說的嘴,言論失控怎么辦?
陽淼:言論失控怎么衡量?單用企業公關部策略衡量已經不合適了。如果領導人的話引起麻煩,應該調整公關策略,跟著掌舵人走。公關做得好的,如阿里巴巴或360,都是這樣這樣。一些做的不好的墨守公關條例,出格了就滅火。新互聯網時代,是個激揚個性、鼓勵個性的年代,不是設條條框框,先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