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阿里巴巴能做的并不是與銀行機構掰手腕,而是要為余額寶謀求一條新出路,利用平臺優勢,帶動用戶消費。初期,余額寶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用戶資源,之后需要做的就是圍繞其建立一個消費生態系統。
今年4月,余額寶上線了招財寶平臺,為用戶提供了更多的理財產品,并且聯手電信運營商推出了“0元購機”活動,盤活了用戶賬戶內的資金。6月,余額寶又新增了“永不停彩”功能,可以調勸存款”每月自動購買彩票。7月,又與“天貓分期”信用授權結合,提供分期付款業務。這些事件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阿里已經將目光瞄向了用戶的“存錢庫”,余額寶也借此從所謂的理財產品變身為消費產品。
與支付寶相比,余額寶則是盯住了人們的存款,其實后者更容易激發人們的消費,尤其是長期消費。同時,阿里也為消費者的潛在購買欲望提供了便利條件。例如用戶在看到某款旅游產品時,只需要“凍結”相應余額,就可以實現購買,期間的收益并不會受到影響,甚至是在旅游回來再付款。從心理感受的方面來說,這種形式的消費也更容易吸引消費者。通俗來講,就是讓消費者覺得用余額寶花錢更爽,本質還是消費。
換句話說,余額寶給了用戶一個將錢存入支付寶的理由,變向增加了潛在購買行為。高收益的下滑“暴露”了余額寶的野心,存錢理財?這只是初期吸引用戶的一個手段。通過各種形式使用余額寶消費,才是阿里想要達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