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第十屆中國國際鋁工業展覽會在上海舉行,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任旭東在開幕式上表示,當前中國鋁工業仍然面臨著低端產能過剩、企業經營困難、應用范圍有待擴大等諸多面挑戰。
鋁作為重要的基礎工業原材料,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來,由于中國建筑行情,問診、電力和汽車等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中國鋁產品的需求也出現一定程度的回升。
任旭東介紹稱,目前中國的氧化鋁、電解鋁、鋁加工材料等產量已位居世界第一;技術裝備、品種質量及節能減排都有了顯著的進步;大型工業型材、易拉罐鋁材等其他高端鋁合金材料質量也在不斷提升,2011年至2013年實現鋁材年出口量300萬噸以上。
“然而,我國鋁業與國際先進水平在發展上尚有差距,高精尖鋁材比較缺乏,核心的關鍵技術還有待突破。”任旭東坦言稱,“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便是鋁產能過剩。”
據中研網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實際生產的電解鋁產量為2194萬噸,過剩率超過30%。
據相關業內人士分析,作為一個以投資為主導高耗能產業,電解鋁建設工藝簡單,技術含量低,建設周期短。電解鋁項目對拉動地方GDP增長的效果也十分顯著,產能每增加1萬噸,投資就會增加1億元。
同時,電解鋁產業就業技術門檻比較低,可以大量地吸收地方勞動力。因此,電解鋁產業深受很多地方政府歡迎,鋁產量便相對較大。有分析稱,目前中國的電解鋁產能過剩甚至超過了鋼鐵行業。
此外,任旭東還指出,中國鋁材料的應用率相比西方國家也相對較少,“美國和澳大利亞的鐵路運營車,80%是鋁合金結構,而我國8萬輛運營車,只有3萬輛采用了鋁結構;經濟發達國家普遍使用的建筑用鋁模板,我國70%以上的建筑還在使用木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