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和環境污染問題,使得粗放、高耗能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難以為繼,而產能過剩和地產泡沫又限制貨幣政策的繼續寬松,這使得經濟增速下臺階不可避免,改革與轉型勢在必行,這一過程已沒有退路,特別是在經歷過2009年4萬億元刺激對經濟帶來的長久副作用背景下,大力發展以消費和新興產業為代表的新經濟是大勢所趨。這一方面意味著基本面確實較難支撐整體性的大牛市;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成長股的結構性行情絕非階段性的,而是能貫穿整個轉型期的。
改革與轉型的長期趨勢不等于過程會一帆風順,期間會存在許多難題和成功的不確定性,反映到股市同樣會使得成長股行情出現波折。以最近的市場為例,當PMI、CPI等經濟數據持續表現疲軟后,市場一部分投資者開始出現憧憬央行全面降準的預期,帶動傳統周期性行業在3月下旬和4月上旬出現一波反彈,同時加劇成長股的階段性下跌。但隨著政府不斷表示愿意為轉型而提高對經濟增速下行的容忍度,越多越多的投資人意識到轉型趨勢不可逆,強刺激的全面貨幣寬松政策不再可能,即便受IPO重啟在即和創業板上市門檻降低的負面影響,創業板指數走勢仍然逐漸企穩,這意味著至少市場對成長股繼續上行階段性有了較為堅定的預期,盡管這一預期在未來仍會因為市場階段性對改革與轉型成功的懷疑而有所松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