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對小微企業的發展越來越重視,已出臺的各項政策多維度關懷、支持小微企業的成長脈搏。“為小微企業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就是在幫助中國經濟轉型。”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我國經濟發展正邁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續的中高速增長階段,在這一時期,呵護中國經濟的‘毛細血管’,著力改善廣大小微企業的生存環境成為高層持續推進的工作。(新華網9月19日訊)
小微企業是實體經濟“穩增長”的堅實基礎,是發展的生力軍、是就業的主要渠道,是創業創新的主要載體,是企業家成長的主要平臺,更是“保民生”的重要力量。李克強總理曾強調,“金融是經濟發展的支撐、血液,金融的穩健運營要靠經濟的平穩運行。在實體經濟面臨困難時,金融機構要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支持力度。因此,可以這樣說,小微企業的發展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要問題之一。幫助小微企業良性發展,扶持小微企業穩步壯大是發展中國基礎經濟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雖然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幫扶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但似乎有些舉措并沒有落到實處。小微企業仍然面臨勞動力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上漲、稅費負擔過重、融資成本過高等重重壓力,導致小微企業舉步艱難。權威報告顯示,我國的小微企業平均壽命僅為2.5年,實在令人唏噓不已。那么,應當如何去破解當前困局呢?筆者認為,只有積極改革和完善相應體制和機制,加強對中小企業信貸支持,落實稅費減免政策,為小微企業“松綁”,才能實實在在地扶持小微企業快速健康成長,讓小微企業能夠大展騰飛之翼。
今年以來,國家院共召開了26次常務會議,多次提到要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幫扶力度,鼓勵其健康發展,要為中小微企業成長創造良好氛圍。9月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在繼續實施好現有小微企業支持政策的同時,重點推出六大新政策,即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加大稅收支持、加大融資支持、加大財政支持、加大中小企業專項資金對小微企業創業基地的支持、加大服務小微企業的信息系統建設。此次的國務院推出六大新政策對于小微企業而言,不再局限于融資成本,還包括人力資本、物理環境、信用體系等等,屬于全方位的政策“松綁”,勢必產生實質性的幫助。
大企業都是從小微企業做起來的,只有扶持小微企業,才能撐起中國經濟未來蓬勃發展的藍天。因此,我們必須要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按照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和創新行政管理方式的要求,堅定不移地加大對中小企業金融支持力度,進一步簡政放權,切實把政策“松綁”落到實處,真正減輕小微企業的負擔。與此同時,挑戰與機遇并存,小微企業要發展壯大,除了依靠政府政策扶持外,自身要對當前的經濟形勢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要堅定不移地走自主創新之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技術、管理水平和競爭力。筆者相信,在一系列政策“松綁”和各類社會資源向其更多傾斜的形勢下,小微企業必將大展騰飛之翼,迎來發展壯大的春天。(文/顧一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