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11月11日電 (劉瀟)“人生的樂趣就是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題。”34年前,楊秉松入職金川集團,一開始就被譽為自動化“神經中樞”的儀器儀表所吸引,迄今為止,他對儀器儀表的研發熱忱仍未減弱。
“我從小就喜歡探索,也喜歡各種儀器儀表。”據楊秉松介紹,剛入職的他很喜歡自己的工作,想要維修維護好每一塊儀表。但在工作過程中,他發現自己的知識儲備無法解決很多難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楊秉松把工作中遇到的難題都一一記下來,然后針對不同的難題,逐個想辦法。從基礎的物理知識到高等數學知識,再到自動化技術,楊秉松越學越覺得有趣,時至今日,他也依舊保持著學習的習慣。
金川集團是中國鎳鈷行業的領導者,有一項關鍵技術是控制冶煉過程中的氧化還原電位,而它所需要的傳感器經常在高溫的環境下工作。當時,要么找不到合適的傳感器,要么傳感器只能工作幾小時,甚至德國、瑞士等工業強國生產的傳感器也存在壽命短、不耐高溫的問題。
“既然買不到合適的,那就自己研發。”有了這個想法后,楊秉松開始致力于耐高溫的傳感器研究。
沒條件就創造條件。為了方便研究,他將家里的地下室改造成實驗室;為了尋找耐高溫材料,他自費請教相關專家;為了驗證傳感器的耐高溫性能,他用家里的高壓鍋模擬高溫條件。經過成百上千次的實驗,歷時9年,楊秉松終于開發出了可耐140℃高溫的傳感器,這是目前國內外可見的耐溫性能最高的傳感器,而且也填補了高溫環境下氧化還原電位測量的空白。
“我在地下室專心研究的那幾年,兒子就是我的小助手。”據楊秉松回憶,他在做實驗時,兒子就會在旁邊看著,如果需要什么工具,兒子也會及時遞給他。潛移默化中,楊秉松的兒子對物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高中階段,父子倆也常常探討物理難題。
圖為楊秉松(左三)在技能大師工作室給徒弟講解光學濃度傳感器。 (資料圖) 受訪者供圖
憑著勤奮鉆研的精神,楊秉松逐步成長為國內儀表領域的發明家,并于2018年由甘肅省人社廳獲批掛牌“楊秉松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立初期,工作室只有5人,在楊秉松的帶領下,短短幾年就攻克了一道道技術壁壘,團隊成員現在都是高級工程師。
為加快發明成果的市場轉化,金川集團與民營企業合作成立甘肅金川智慧測控技術有限公司,為鼓勵工人進行創新研發,還建立了高技能人才入股機制。楊秉松以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入股,并擔任該公司副董事長和技術總監。
掛牌工作室、成立公司、工匠持股,金川集團不僅暢通了一線工人晉升通道,還為優秀的一線工人提供更廣闊的發展平臺。金川集團的這項改革是中國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一個縮影,五年來,中國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有序全面推進,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