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湖南長沙一女子因銷售假冒名牌箱包,近日被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人民法院判處緩刑和罰金。除此之外,法院還判令禁止其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銷售箱包的經營活動。
據了解,長沙80后女子張某看到身邊有人開網店賺了錢,自己也想試一試。2017年7月29日,張某在微店APP上注冊了一家名為“小艾希的店”,并從網上買來高仿的國際知名品牌包和首飾,在自己的網店銷售。
經查明,自2017年8月5日至2022年2月12日,張某的網店銷售金額共計650014.95元。其中,銷售假冒注冊商標“香奈兒”“LV”“MCM”“普拉達”4個品牌的商品共計金額284901.6元,非法獲利69758.61元。
今年2月14日,公安部門接群眾舉報后在張某家中將其抓獲,并現場查扣疑似侵權物品29個。
長沙市天心區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張某提起公訴。長沙市天心區人民法院審理認為,張某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銷售數額巨大,構成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對張某應依法予以懲處。張某歸案后能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認定具有坦白情節,依法可以從輕處罰。張某自愿認罪認罰且簽字具結,可以依法從寬處理。張某主動退繳了全部違法所得,可酌情從輕處罰。張某犯罪情節較輕,有悔罪表現,對所居住社區無重大不良影響,法院采納公訴機關對其適用緩刑等量刑建議。
法院同時認為,張某通過電商平臺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箱包多年,對侵權箱包的銷售渠道、貨物來源、品牌及客戶資源等情況較為熟悉,其從事的特定銷售活動與其所犯罪行的關聯程度高,為促進犯罪分子教育矯正、有效維護社會秩序,有必要禁止其在緩刑考驗期內從事銷售箱包的經營活動。
據此,長沙市天心區人民法院近日作出判決:張某犯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并處罰金15萬元;張某退繳的違法所得69758.61元,依法予以沒收、上繳國庫;公安機關扣押的侵權商品,由公安機關依法處置;禁止張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銷售箱包的經營活動。
《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了解到,該案判決已生效,并已于10月31日發出執行通知書。
11月4日,審理此案的長沙市天心區人民法院四級高級法官馬鐵夫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禁止令是對非監禁刑的一項社會管理創新,是配合管制、緩刑等刑罰制度執行的一項特別措施。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呈現貪利性、隱匿性、雙重危害性等特征,針對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這種特定經營活動,禁止被宣告緩刑的犯罪行為人在緩刑考驗期內從事相關的經營活動,有利于進一步阻斷其再犯的可能,優化知識產權市場競爭環境,提升知識產權犯罪治理效果,從而進一步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一旦當事人違反禁止令,就可能被撤銷緩刑、執行原判刑罰。”馬鐵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