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經濟報 記者 石桂林 通訊員 張麗霞
【資料圖】
“我們一家三口在這里住了五六年。40多平方米的空間被我隔成了兩室,孩子有了獨立的學習空間。”近日,家住漯河市源匯區螺灣小鎮的石洋說。據了解,6年前,她通過申請分到了這套公租房,從此結束了四處租房的生活。
住房是民生之要,關系著千家萬戶的生活。十年來,漯河市城市居民生活質量不斷提升,阡陌變大道、平地起高樓、城中村變身新社區……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居民的獲得感明顯增強,老百姓從住有所居發展到如今的安居、樂居。
讓低收入群體住有所居
近年來,隨著一大批保障性住房相繼投入使用,漯河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新就業無房職工、穩定就業外來務工人員的住房問題得以解決,以公租房、經濟適用住房、廉租房為主的住房保障供應體系基本形成,住房保障在穩增長、促改革、惠民生方面的積極作用得到很好發揮。
2013年,漯河市開始探索公租房“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建管模式。截至目前,漯河市共建設公租房(含廉租房)6.47萬套,其中政府投資建設3.65萬套,企業建設2.82萬套。
公平分配是保障性住房管理的“生命線”。為此,漯河市推行“一站式、窗口化”服務,簡化業務流程,業務辦理更加公開透明。同時,實行公租房常態化分配措施,滿足了住房困難家庭的即時住房需求。
2021年7月,漯河市積極爭取成為全國“公租房”App十個試點城市之一。目前,漯河“公租房”App已開通“資格申請”“進度查詢”“資格年審”“公示公告”“自助繳費”“投訴建議”“政務服務評價”全部業務板塊。今年8月,該市成為全國首個“公租房”App電子合同在線簽訂功能測試成功的城市,辦事群眾不用去行政服務大廳也能簽訂房屋租賃合同,實現從“少跑腿”到“不跑腿”的轉變。
不僅要住得進,還要住得好。如今,漯河市各個保障房小區的居民都享有和商品房小區基本相同的專業物業服務。完善的配套設施、秀美的居住環境,居民不出小區就可以享受到優質的物業服務。十年來,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保障房,圓了數以萬計普通家庭的安居夢想。
老舊小區改造提質惠民生
“小區改造得很不錯,我們都很開心。”在黃河路鑄造廠家屬院西院,談起改造后的小區環境,居民喜笑顏開。
老舊小區改造與民生福祉相連,事關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019年以來,該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被納入保障性安居工程,改造速度不斷加快,惠及居民5萬多戶。
通過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很多小區面貌得到了改觀,臟、亂、差變成了凈、暢、美,一個個老舊小區變靚了。
從“棲身之所”到“宜居之選”
十年來,漯河市的商品房類型越來越多,多層、高層、公寓、洋房、大平層等應有盡有,各種新建住宅小區綠化率高、配套設施完善、管理有序,人們在安居和樂居中享受新生活、創造新生活。
現在不僅新房子越來越多,周邊的公交、超市、學校、商業街也多了起來。如今的漯河人,生活質量穩步提高,住房條件連年改善,真正實現了樂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