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經濟網訊】(河南經濟報 記者 王澤遠 通訊員 張永莉)近日,應正陽縣市場監管局邀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審查協作中心河南分中心社會服務部副主任方磊、機械發明審查部農業機械室李增貝、駐馬店市知識產權維權中心主任陳波一行,到正陽縣開展專利導航項目調研座談活動。
調研組一行先到王大塘花生實驗基地進行實地查看,聽取花生產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正陽種植花生的歷史和品種改良情況,接著在“花生天地”參觀了正陽花生主題展覽,并召開正陽花生專利導航座談會,最后到機械制造產業園參觀了花生機械生產企業。
正陽素有“中國花生之都”的美譽,連續20年保持“全國花生生產第一大縣”稱號,常年種植花生170多萬畝,產量50多萬噸,建有全國唯一一個以花生為主導產業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和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雙園區,入駐企業達84家。
(資料圖片)
正陽花生產業經歷了發展、快速發展和穩定持續發展等不同時期,在種植規模、品種改良、標準化生產、機械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由零星栽培變為規模種植化。1991年以后,正陽縣加大種植業結構調整力度,到1996年花生種植面積突破80萬畝。1997年,正陽縣被國家統計局授予全國花生種植面積、總產第一大縣。2017年,正陽縣花生種植面積達172萬畝,畝產300公斤,實現了種植面積和單位產量上的新突破。
由單一品種變為品種良種化。2002年以來,正陽縣引進、選育花生新品種46個,從中篩選出適合正陽生產的品種豫花14號、中花8號、遠雜9102、遠雜9307、駐花1號、豫花37號。其中,豫花37號為高油酸花生新品種,深受種植戶和廣大消費者青睞。
由粗放型種植變為生產標準化。20世紀90年代以后,正陽縣大力推廣地膜覆蓋栽培、花生起壟栽培。在花生的施肥、除草等方面,形成了與優質品種相配套的高產技術措施。同時,制定了優質花生質量標準體系,內容涵蓋花生育種、繁種、配方施肥、地膜覆蓋、病蟲草害防治及收獲、科學貯藏等花生生產關鍵性技術。
由手工點播變為生產機械化。20世紀90年代以后,正陽縣基本實現了從耕作、整地、鋪膜到施肥、澆水、播種、收獲、脫殼成米等全流程機械化,大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花生生產向產業化邁進。同時,帶動了圍繞花生生產的二、三產業的發展。目前,全縣花生機械生產企業38家,年產花生機械6萬多臺,有力地帶動了相關產業的迅速發展。
由一家一戶生產變為經營產業化。目前,正陽縣徹底改變過去單一的生產模式,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取代一家一戶的生產方式。目前,圍繞花生生產應運而生的經營主體如雨后春筍,花生協會、花生生產合作社、花生經紀人協會、花生家庭農場等合作經濟組織900多個,擁有會員36萬人,95%以上為農民會員。
由單純銷售花生果變為產品品牌化。正陽縣通過實施花生品牌化戰略,建立兩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正花”“正揚”“柏林”3個花生品牌分別獲得“河南省名牌產品”和“無公害品牌”稱號,國內知名企業相繼落戶正陽,已開工建設的有“花生天地”項目、魯花濃香花生油項目和君樂寶乳業項目等。
隨著正陽花生專利產業導航活動的開展,正陽花生將再次登上一個新的高度,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里程。正陽縣企業將以專利導航為契機,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充分發揮花生資源優勢和花生產業優勢,延長花生產業鏈,著力培育產業集群發展,打造產業集群,更好地引領企業創新發展。
正陽縣專利導航工作的深入推動,必將進一步激發企業創新活力,營造更加濃厚的創新氛圍,有力助推全縣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