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河南經濟報 記者 郭俊娟
秋高氣爽,原野飄香。9月19日,河南省“四優四化”特色作物育優培強專項懷山藥零余子種栽繁育技術示范專題現場觀摩會在武陟縣小董鄉召開,會議由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山藥栽培技術崗位、河南省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高產栽培崗位、河南省農科院經作所主辦。該項目集成示范了懷山藥零余子種栽繁育新技術新流程,提高了零余子種栽產量和質量,為懷山藥規?;?、標準化生產樹立了標桿,具有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河南省經濟作物推廣總站書記陳彥亮,省農科院經作所所長胡海燕,省農科院推廣處技術轉移科科長陳瓊,省農科院經作所中藥材研究室主任楊鐵鋼,省農科院芝麻研究中心藥用植物研究室主任余永亮以及其他專題相關專家、當地懷山藥企業代表及種植大戶代表參加了會議。
懷山藥零余子種栽繁育技術示范是省農科院經作所依托河南省“四優四化”科技支撐行動計劃特色作物育優培強專項在小董鄉實施的專題項目。在會議現場,專題負責人理向陽副研究員介紹,懷山藥種栽的來源主要有3個方面:一是蘆頭,就是山藥最上端細長的部位;二是山藥段,俗稱悶頭栽;三就是零余子繁育的種栽。由于蘆頭種植超過4年易引起種性退化,悶頭栽發芽慢、成本高,相反,零余子種栽具有活力強、抗病抗逆性強等特點,所以零余子種栽是懷山藥種性更新以及種栽繁育的主要方式。但是懷山藥零余子種栽不像玉米、小麥等大作物具有嚴格的種子繁育和銷售標準,也沒有大型的種栽繁育企業,多年來生產中存在著種栽自繁、自留、自引及相互串換現象,品種混雜、退化、抗病性差的問題十分嚴重。
針對這些問題,項目專家在多年示范試驗的基礎上,選用了當地山藥資源,保證了零余子來源純正,同時采用機械化操作,精選大小統一、直徑超過1.2公分以上的零余子作為繁育材料,保證零余子種栽的整齊度;采用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打破零余子休眠規律;采用水肥一體化和平衡施肥技術,提高肥料利用率,保證了種栽的產量和質量;規范零余子種栽的精選、加工以及儲藏技術,通過制定河南省零余子種栽分級標準,明確包裝規格、儲藏條件等,從而為懷山藥零余子生產、儲藏、加工以及流通銷售提供了科學的方法和標準。該項目在武陟縣推廣了16家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輻射帶動1200多畝,平均每畝增產300多公斤,每畝降低人工成本430元,增加經濟效益480多萬元。
通過該項目的技術推廣和應用,可以推廣零余子種栽種植面積超過6000多萬畝,提高懷山藥產量大概在12%以上,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量5%以上。
余永亮在會議致辭中說,專項實施以來,針對中藥材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集成了一大批規范化、標準化生產技術,健全了優質、安全、高效的生產體系,建立了高標準的科研示范基地,解決規?;洜I條件下制約咱們中藥材產業化發展的重大難題,實現中藥材生產從繁育、播種、收獲到初加工,實現了全程標準化。
陳瓊在觀摩現場介紹,這項技術集成應用了懷山藥零余子休眠破除、水肥一體化、種栽精選加工等技術,提高了懷山藥種子種苗質量,取得的突破性進展以及一系列配套綠色高效技術的轉化應用,滿足了中藥材發展的重大科技需求,突破了關鍵的技術瓶頸,為我省中藥材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科技支撐。
作為該項目總統籌,楊鐵鋼研究員指出,近年來,該項目以道地懷山藥資源為基礎,通過評比、選育、測定、檢測,建立零余子工廠化技術繁育基地,繁育零余子種栽為懷山藥生產提供優質種子,走出了一條以科技提升品質、以品質帶動品牌、以品牌帶動產業發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