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有11家公司在境內外市場上市——2020年,河南企業IPO無論是數量還是融資額都大幅增長,創造了河南資本市場歷史上的紀錄。
2021年,隨著注冊制向中小板以及主板推進,河南企業也將有更多的機會在資本市場獲得直接融資,新股發行數量是否會再破紀錄?而從另一方面看,市場上沒有了“借殼”的需求,新的一年,料想劣質上市公司淘汰的速度也將加快。
去年河南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11家
2020年,對河南企業來說,無疑是IPO的“大年”。從4月份金丹科技敲鐘,到11月27日瑞豐新材登陸創業板,一年時間里河南共有開普檢測、金丹科技、捷安高科、新強聯、仲景食品、瑞豐新材、仕佳光子7家企業在A股上市,而上市地點從深交所中小板、創業板到上交所科創板。
同時,2020年3月以來,已經有興業物聯、建業新生活、宏力醫療管理和大山教育4家企業赴港上市。
一年時間11家企業在境內外市場上市,可以說創造了河南資本市場歷史上的紀錄。
不僅如此,準備在2021年沖刺上市的“后備力量”也不少。
其中駐馬店的藍天燃氣、安陽的翔宇醫療、鄭州的百川環能已經過會,等待拿下2021年河南上市“頭籌”。
此外,目前河南IPO在審企業共有13家。上交所主板在審企業1家:澗光股份;科創板在審企業2家:金冠電氣、中超新材;深交所中小板在審企業2家:千味央廚、瑞華環保;創業板在審企業8家:速達股份、徐輝設計、天力鋰能、拓新藥業、華蘭疫苗、凱旺電子、力量鉆石、想念食品。
河南證監局信息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河南省共計38家在輔導企業,其中鄭州8家,開封和許昌各5家,洛陽、駐馬店、安陽各3家,焦作、新鄉、濮陽各2家,信陽、鶴壁、濟源、南陽、漯河各1家。
注冊制下,河南企業的上市機會更多
最近兩年,A股IPO的節奏明顯加快。2019年A股市場IPO企業203家,首發募資總額2532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93%、84%;2020年,A股市場IPO企業為394家,融資4700億元,分別比上年增加96%、88%。
從2019年科創板的開板,到2020年創業板注冊制改革,注冊制成為推動資本市場迅速發展的重要助推因素。
“嘗試過增量市場科創板試點注冊制,也嘗試過存量市場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后,中國資本市場已經積累了足夠的改革經驗。”中國銀河證券金融行業分析師武平平說,可以預見,2021年中小板以及主板也將迎來全面注冊制改革,屆時我國資本市場將進入全面注冊制時代。
對企業來說,注冊制改革有助于提升資本市場對創新型企業的包容性,推動創新創業企業加快進入資本市場。
德勤中國數據顯示,2021年A股新股市場將會進一步擴容。而新股大部分發行人會以中小規模為主,這意味著,河南中小企業將會有更多新股發行的機會。
河南省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孫新雷說,科創板開板、新三板改革、創業板注冊制實施,資本市場正迎來前所未有的變革。企業上市門檻放寬,河南企業上市將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資本市場盡管是河南的薄弱環節,但他認為,河南有一大批優質的后備力量。
預測
IPO發行數量或接近去年
2020年A股IPO批文總共下發537家。不過還是有個問題:2021年是否會復制這樣的速度?對此,武平平預計,2021年IPO發行數量將和2020年接近,不過IPO融資規模方面或許在2020年基礎上有所提升。
資本市場也將對上市的企業更為理性地追捧:資本市場將給予優質公司一個較高估值,投資者將獲得較為豐厚的收益;而資質平平的公司,即便上市,估值也不會很高。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會發現,公司上市不一定能賺錢。
他預計,2021的IPO市場會更加支持突破“卡脖子”技術的企業上市,對于那些沒有技術突破、商業需求滿足不好的項目來說,即使上市,市場也會加速分化淘汰,新股市場的“二八現象”也會更為明顯地出現。
“未來兩三個月,可能會有一部分在審企業會主動終止IPO。”一位投行人士說,現在已經有部分企業申報了一個多月就撤回了申請。注冊制也并非毫無門檻,想要渾水摸魚的企業可能會遭遇勸退。
退市企業或將成倍增加
在A股推廣注冊制的同時,退市制度也在逐步完善。2020年12月31日滬、深交易所分別正式發布退市新規。與征求意見稿相比,退市新規重點對此前市場質疑較多的重大違法“造假金額+造假比例”退市指標等做出完善。
2020年河南退市企業銀鴿股份,讓“保殼”的光環不再;豫金剛石則已被證監會認定連續四年涉嫌重大財務造假,成為遭遇退市新規的第一股。
“2016年至2020年,A股市場退市企業數量從每年1家增加到了16家。預計2021年A股被動退市公司約為40家。過渡期后,預計A股退市率將從2022年起維持在2%左右。”中信證券研報分析認為,退市制度的改革總體上有助于加速優勝劣汰,利好優質標的。其預計,短期(1年左右)以預期影響為主,簡單測算或有5600億元成交額轉移至優質標的;中期(1~3年)退市率或可提升4倍以上;長期(3~5年)主動退市或漸成主流。(作者 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