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高產育種還是高油酸育種,我省花生育種都處于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1月13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張新友說。
目前,我省花生年種植面積1800多萬畝,占全國的26%,總產量570多萬噸,占全國的33%,是名副其實的花生生產第一大省。
雖然在花生育種方面表現良好,但縱觀產業發展全鏈條,我省還存在什么瓶頸?該如何突破?怎么讓花生這顆“長壽果”,真正變成能使農民致富的“金豆子”?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省農科院花生育種團隊,并走訪了浚縣等花生種植大縣。
科技賦能,“金豆子”落地生根
“現在河南花生生產在全國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實,20世紀80年代,花生在河南還屬于小作物。”我省花生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省農科院作物分子育種研究院花生研究室主任董文召說。那時,全省花生年種植面積在500萬畝左右,每畝產量100多公斤。短短數十年,我省就實現了花生產量和質量的雙提升,這離不開花生育種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
省農科院作物分子育種研究院副院長鄭崢給記者展示了幾張圖片:“你看,這是野生花生品種,莖細葉小,幾乎沒有果實,但是它抗病性強、耐貧瘠、適應性好。我們通過遠緣雜交技術,把它的抗性基因導入栽培品種,培育出‘遠雜9102’,該品種能有效對抗花生的常見病害青枯病,且產量高、品質優。”在另一張圖片上,一邊是遭受青枯病侵害的普通品種花生,莖葉萎蔫,幾近絕收;另一邊是“遠雜9102”花生,仍然青枝綠葉,絲毫不受影響。
在省農科院作物分子育種研究院的實驗室里,科研人員正在進行分子標記輔助選育實驗。鄭崢說:“我們將每一?;ㄉ姆N子切下一部分組織,通過分子標記技術檢測花生高油酸、主要病害、種子大小等主要性狀,對基因進行標記、篩選,形成優良基因組合,我省在高油酸花生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種方面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目前,省農科院已通過遠緣雜交、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誘變技術與雜交育種相結合,育成高產、優質早熟花生新品種50多個,全省育成花生新品種超過200個。“豫花1號”“豫花7號”“豫花15號”“遠雜9102”“豫花37號”等品種先后成為不同時期我省花生種植面積最大的品種,累計推廣1.3億畝以上,創造社會經濟效益120多億元。
“胖”而不“壯”,“金豆子”也有苦惱
雖然我省在花生育種、生產等方面極具競爭力,但制約種業發展的癥結還有很多。
談起花生種業面臨的“瓶頸”,董文召坦言,目前,我省花生種植戶使用自留種比例仍很高,這給新品種推廣造成不小的阻力。究其主要原因,一是花生繁育系數低,用種量大,每畝花生用種量為20多公斤;二是花生種子生產成本高、價格高,每年換種1畝投入為200元至500元。
此外,由于現在幾乎沒有花生專業收儲公司,花生收獲后,農民將其送到村收購點,不分品種混在一起再送到鄉鎮收購點,然后再送到加工廠,混種、混收、混加工,無法實現優質優價。
對花生加工企業來說,如果原料品種較雜,最終產品一致性較差,就無法贏得消費者的青睞。如果有專業的花生收儲公司,單品種收回來之后剝殼、分級、篩選,再直接對接加工企業,花生價格就會隨著品種、品質產生區別,從而提高農民換種積極性。
“河南花生原料優勢遠未形成商品經濟優勢。”董文召說。河南花生產量占全國的1/3左右,但過半被大量省外企業和外資企業作為原料加工銷售增值,河南本土花生油及花生食品加工企業少、小、弱,沒有形成競爭力。
“金豆子”如何實現升值
花生是河南的優勢農產品。無論產量、品質、含油量還是經濟收益等,花生都遠高于大豆,因此保持花生種植的適度規模,進一步提高產量和品質,加快產業化發展,應是我省的不二選擇。
記者來到??h善堂鎮陳村以北的萬畝高油酸花生高效示范園。由省農科院培育的高油酸花生“豫花76號”“豫花37號”在這里進行原種繁育。
河南豐盛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清杰介紹:“我們以省農科院為技術支撐,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以示范種植、訂單種植模式發展高油酸花生,現在優質高油酸花生種植面積達5萬余畝,在帶動農戶增產增收的同時,實現了花生的品種改良,提升了花生品質。”
善堂鎮陳村村民陳志偉流轉了160畝地,改種“豫花37號”花生,豐盛公司統一提供原種,收購價高于市場0.4元/公斤。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種植高油酸花生比種植玉米每畝增收1380元,比種普通花生每畝增收480元。”
董文召說,未來優質花生品種一定是向高油、高油酸等專用型方向發展;同時,未來花生產業發展應該是規?;N植、公司化管理,科研院所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企業與種植戶之間相互合作,集成良種+良法配套技術,集約化管理,標準化生產,延伸花生產業鏈,最終實現圍繞花生產供銷的一站式服務。
花生育種已經成為河南優勢,做好花生產業更是“生花”妙筆。(記者 李若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