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商丘市全市上下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迎難而上,開拓進取,充分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實施了一系列促進投資增長的政策措施,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全面推進項目建設,加強社會事業和民生保障,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穩中有進,投資結構不斷優化,成為助推全市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支撐。
一、投資保持穩定增長,結構持續優化
(一)投資總體保持穩定增長。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帶來的風險挑戰,全市迎難而上,積極應對,著力擴大有效投資,固定資產投資總體保持穩定增長態勢。2013-2021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3.6%,高于全省年均增速1.9個百分點。
(二)投資結構不斷優化。黨的十八大以來,商丘市投資結構不斷優化,第三產業投資占比提升。2013-2021年,全市第一產業投資年均增長23.0%,第二產業投資年均增長11.3%,第三產業投資年均增長16.9%。第一、二、三產業投資比例由2012年的1:64.5:34.5轉變為2021年的1.6:39:59.4,形成服務業轉型升級、工業提質增效、農業產業倍增的“三二一”結構。
(三)民間投資活力進一步彰顯。黨的十八大以來,商丘市持續優化投資環境,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民間投資高質量發展,民間投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態勢。2013-2021年,全市民間投資年均增長10.7%;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保持在69%以上。2021年,全市民間投資同比增長10.7%,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71.0%,拉動全市投資增長7.4個百分點。
二、投資主體多元化,資金來源多樣化
(一)投資主體多元化。2017年,商丘市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工作機制的意見》,著力聚焦工業項目引進和產業集群培育,發揮資源優勢,壯大主導產業,完善城市功能,為建設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市提供產業支撐。從控股情況看,2021年私人控股投資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58.7%,國有控股投資占比為35.7%,其他控股占比為4.0%,港澳臺商控股投資占比為0.9%,外商控股投資占比為0.4%,集體控股投資占比為0.3%。從登記注冊類型看,2021年私營有限公司投資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39.3%,其他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占比為31.5%,國有企業投資占比為20.1%,國有獨資公司投資占比為4.0%,私營獨資企業投資占比為2.1%。
(二)資金來源多樣化。商丘市政府出臺支持企業加快資本市場融資獎勵辦法,加快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拓寬融資渠道,提升企業競爭力,帶動全市產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營造政府支持、企業參與的良好氛圍。2021年,全市投資項目的自籌資金占全部資金的比重為87.4%,其他資金占比為7.9%,國內貸款占比為3.5%,國家預算資金占比為1.2%,利用外資占比為0.1%。
三、產業投資快速發展,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一)農業農村生產生活基礎不斷加強。黨的十八大以來,商丘市農業科技進一步提速,高標準農田加快建設,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穩步推進,觀光農業、休閑農業、訂單農業等現代農業新業態蓬勃發展,美麗鄉村建設依次展開。2013-2021年,全市第一產業投資年均增長23.0%,高于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速9.4個百分點。2021年,全市建成交通運輸場站鄉鎮綜合服務平臺22個,農村公路總里程2.23萬公里,“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2個,省級萬村通客車示范縣9個。在夏邑縣中合萬家田園綜合體項目、龍港灣田園綜合體等項目的推動下,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的逐步構建、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等為鄉村振興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二)現代化工業體系逐步完善。黨的十八大以來,商丘市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發展先進制造業騰出發展空間和資源,布局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產業、智能制造等先進制造業,培育出食品制造、裝備制造、紡織服裝及制鞋等產業集群,著力推進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2013-2021年,全市工業投資年均增長11.3%,其中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投資年均增長19.8%。2021年,全市工業投資同比增長9.3%,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39.0%,拉動全市投資增長3.6個百分點。分工業板塊看,五大主導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0.4%,占全市工業投資的比重為41.3%;高成長性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8%,占全市工業投資的比重為51.0%;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同比增長33.1%,占全市工業投資的比重為18.7%。睢縣足力健鞋業有限公司年產1億雙老人鞋項目、神龍寶鼎新材料有限公司雙零鋁箔生產基地等項目相繼投產,為全市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三)現代服務業投資提速發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服務業在促進經濟增長、拉動就業等方面發揮著“穩定器”作用,加快服務業投資是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發展動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2013-2021年,全市服務業投資年均增長16.9%,高于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速3.3個百分點。2021年,全市服務業投資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59.4%,比2012年提高24.8個百分點。大型商業綜合體不斷涌現,銷售模式快速變革,現代物流競相發展,通達效率快速提升,生態環保投資成為新導向,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的觀念深入人心。2021年,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投資同比增長106.8%,交通運送、倉儲和郵政業投資同比增長44.5%,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同比增長33.5%。在綠地中央廣場項目、虞城縣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虞城中國五金工量具產業生態城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等項目的推動下,傳統服務業轉型升級,新產業、新業態等服務業投資快速增長。
四、基礎設施投資全面加強,鞏固經濟發展基礎
(一)交通運輸投資成績斐然。黨的十八大以來,商丘市不斷加大對交通運輸業的投入力度,全市鐵路、快速通道、航空、航運等項目加快建設,“米”字形綜合立體交通網絡逐步建立,交通區位優勢不斷顯現。鐵路方面,商丘市加快推進鐵路客貨運樞紐建設,重點推進民權高鐵客運站、商丘高鐵客運站、商丘新區高鐵客運站建設,完善高鐵站附近商業和商務配套設施。蘭考至菏澤城際鐵路民權段建設順利推進,京港臺高鐵商丘段樞紐工程將于2022年年內開工建設。公路方面,陽新高速寧陵至沈丘段、沿黃高速民權段、蘭沈高速民權段等項目開工建設。“三環九放射”市域快速通道一期工程5條路、環城高速3個出入口全部建成通車。農村公路通車里程突破2萬公里,公路密度居全省第1位。航空方面,民權通用機場于2021年8月份實現首飛,商丘機場批復所需要的前置工作已完成。內河航運方面,重點實施沱澮河、渦河航運開發工程,新增沱澮河四級航道85公里,打通了豫東地區通往華東及長三角地區的兩條水上運輸通道。
(二)教育投資力度不斷加大。黨的十八大以來,商丘市積極推進集團化辦學模式改革,采取“名校+薄弱校”“名校+新建校”等多種形式實施集團化辦學,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全市共組建了50多個義務教育集團,帶動了152所薄弱學校提升發展,促進了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2021年,全市教育投資同比增長61.5%,高于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53.2個百分點。
(三)衛生和社會事業投資補齊民生短板。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與日俱增,帶動了衛生和社會事業的快速發展。2021年,全市衛生和社會工作投資同比增長168%,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2.2%。其中,衛生投資同比增長208.5%,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2.1%。商丘市中醫院整體搬遷擴建、商丘婦女兒童醫院、谷熟鎮醫養結合養老社區小鎮等項目加快推進。
來源:商丘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