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鶴壁市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為依托,大力推進城市有機更新,聚焦群眾期盼,優化資源配置,進一步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環境、留住城市記憶。
8月30日,記者在淇濱區黎陽路街道四合院小區看到,小區干凈整潔,新建的充電樁讓“飛線”充電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小區居民李春平說:“之前大家給電動自行車充電要么從地下室扯根線,要么從樓上扯根線,很不安全,現在一家一個充電樁,方便又安全。”
四合院小區由4個小區合并而成。“我們這兒改造前臟亂差,改造以后路寬了,路燈亮了,空地栽上了花草樹木,涼亭、長椅、健身器材也都配上了。環境好了,生活質量高了,幸福指數也跟著提高了很多。”小區居民耿鳳華喜笑顏開。
鶴壁市于2019年開始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創新實施“三合三并”工作法,拆除小區間圍墻,整合零散樓院122個;堅持黨建引領,積極推進物業服務機構全覆蓋,建立小區管理長效機制,完成改造的211個老舊小區全部進駐物業服務機構;統籌背街小巷整治、智慧社區建設和文明城市創建,充分挖掘傳統文化資源,堅持一巷一品位、一街一特色,建設了多條獨具特色的精品小巷,累計整治提升背街小巷67條,不斷推動城市管理“面子”“里子”雙提升。
市住建局局長常文君說:“2019年老舊小區改造啟動以來,全市累計爭取上級資金18.85億元,完成改造老舊小區211個,惠及6.24萬戶23萬余人。鶴壁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連續兩年全省考核優秀,多次在省級會議上作典型發言,改造經驗被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辦在全省推廣,九大院小區還入選全國‘加強物業管理,共建美好家園’典型案例。”
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鶴壁市還與“一刻鐘(15分鐘)生活圈”建設相結合,圍繞打造為民、惠民、利民的社區生活平臺這一目標,以社區為中心,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全面推廣以“樓院合”“組織合”“服務合”“人心合”為標準的老舊小區改造“四合模式”,努力打造精品小區。今年,鶴壁市計劃改造的37個老舊小區已全部開工,爭取年底前全部完成改造。
市住建局黨組書記郭偉表示,接下來,他們將緊抓老舊小區改造政策機遇,統籌推進背街小巷整治、物業管理覆蓋、“一刻鐘(15分鐘)生活圈”建設等工作,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不斷提升城市品質,持續優化人居環境,全面增強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來源:鶴壁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