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三門峽市持續做好易地搬遷“后半篇文章”,深入推進“六個一批”項目工程,讓搬遷群眾一步到位住上新房子,快步發展走好新路子,紅紅火火過上好日子。
培訓就業推薦一批。整合內外資源,不斷提升易地搬遷家庭勞動力就業創業競爭能力,為實現易地搬遷家庭“一戶一人”就業奠定堅實基礎。近年,三門峽市共舉辦菌、果、藥、煙、菜、牧六大產業和縫紉、電焊、家政服務、電子商務等技術培訓班1000余期,搬遷群眾參訓3萬余人次,其中部分人員已成為鄉土技術能手。
扶貧工廠容納一批。分類施策,根據搬遷點留守勞動力年齡結構、身體狀況,在城區、城鄉接合部以及中心鎮搬遷安置點建成了服裝、玩具、假發、藤椅等來料加工生產車間,實現了搬遷群眾出家門進廠門,就近增收、顧家兩不誤。
旅游產業吸引一批。借鑒“鄉村旅游+產業扶貧”發展模式,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經營辦法,在20多個鄉村旅游景點或民俗村建成了特色民宿集群、果藥產業園、水生態項目,讓搬遷戶通過產旅融合、餐飲服務、電商營運增收致富。
扶持創業發展一批。充分利用產業扶持資金、獎補資金、金融扶貧貸款,幫助搬遷戶發展生產,創業就業。據初步統計,2016年以來,共投入產業發展資金10億元、金融扶貧財政貼息貸款90億元、產業獎補資金10億元,撬動香菇年種植規模3.6億袋,核桃、連翹種植面積雙雙突破百萬畝。其中,搬遷戶發展六大產業8000余戶,戶均年穩定增收5萬余元。
公益崗位安置一批。當地政府開發衛生保潔、護路、護林等公益性崗位,通過財政專項資金、鄉鎮政府配套資金和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安置一批勞動能力弱、產業發展難的搬遷人員,最大限度解決搬遷困難群眾就業難問題。
產業扶貧基地帶動一批。建設工廠化菌棒生產廠3個,新建標準化食用菌、蔬菜種植大棚9000余個,扶持千畝以上核桃、連翹基地82個。產業扶貧基地涵蓋18個鄉鎮65個搬遷安置點,年吸納搬遷戶承包大棚或就近務工人員1.1萬余人,年實現穩定收入20億元。
來源:三門峽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