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調動金融機構開展政府采購合同融資的積極性,進一步發掘政府采購領域潛力,推動洛陽市政府采購合同融資業務市場有序健康發展,5月19日,洛陽市財政局召開政府采購合同融資推介會,展示政府采購合同融資的前景、優勢和成果,邀請金融機構、中小企業和代理機構代表共謀發展、共享成果、共創未來。
政府采購合同融資是市財政局落實市委、市政府優化營商環境的具體行動,也是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教育實踐活動,拓展政府采購政策功能,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問題,進一步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重大創新和舉措。近年來,洛陽市利用“互聯網+政府采購”精準對接市場主體需求,積極發揮政府采購政策功能,引導金融機構為獲得政府采購合同的中小微企業提供授信或融資支持,有效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特別是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洛陽市進一步加大政府采購合同融資推介力度,2020年政府采購合同融資1億元,助力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為“六穩”“六保”工作提供財政支撐。
當前,中小微企業融資普遍存在缺數據、缺征信、缺擔保的“三缺”現象,導致金融機構不敢貸、不想貸、不能貸。政府采購合同融資作為財金協同發展的重要成果,通過放大政府背書下的采購合同作用,實現金融機構對應收賬款的搞活利用,是當前供應鏈金融發展趨勢下風險小、回款快的最有利選擇。政府采購合同融資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快”。政府采購合同線上融資業務通過政府、企業、銀行的三方信息在線交互,完成了企業融資從受理到發放的線上全流程,從客戶對接、融資申請到審批放款、資金到賬,最快可在十幾分鐘內完成。
二是“準”。政府采購監管部門為金融機構和中標企業搭建信息溝通平臺,通過平臺實現供需信息對稱。
三是“穩”。政府采購合同融資能夠確保付款賬號與銀行融資賬號一致,形成封閉的資金路徑,防范風險。
四是“省”。對于企業尤其是對中小微企業而言,通過“政府采購合同”線上融資,其融資成本將大幅下降,而隨著效率提升帶來的“免額外擔保”“利率優惠”等配套政策也將讓企業受益匪淺。而對于銀行機構而言,由于放貸手續進一步簡便,在成本和效率的一降一升間,效益同樣是顯而易見。同時,財政的最終支付也將貸款的可能壞賬風險幾乎降至為零。
推介會上,浦發銀行洛陽支行、建設銀行洛陽支行介紹了政府采購合同融資經驗,中小企業代表分享了政府采購合同融資成果,浦發銀行、建設銀行、中原銀行洛陽支行分別與企業現場簽訂了政府采購合同融資協議。洛陽市財政局、人民銀行洛陽市中心支行聯合印發《深入推進政府采購合同融資工作實施方案》,規定市級融資規模同比增長100%以上,縣區融資規模同比增長30%以上。人民銀行分支機構要強化激勵約束機制,將政府采購合同融資納入融資機構綜合評價體系,對工作先進的融資機構予以政策支持,優先給予再貸款、再貼現等央行資金支持。
下一步,洛陽市政府采購合同融資業務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堅持以財輔政,主動研究謀劃。要充分調動金融機構向供應商提供融資業務的積極性,進一步發掘政府采購領域潛力,推動洛陽市政府采購合同融資業務市場有序健康發展。二是堅持問題導向,打破供需堵點。全市財政部門要當好“店小二”,主動調研供應商和銀行面臨的融資困難,采取措施,搞好服務;要跟蹤研判政策執行情況和效果,認真了解企業和金融機構的關切,在政策框架內盡力幫助解決各相關方合理訴求。各金融機構要立足專業優勢,積極提升服務效率、服務水平和服務效能,以優質的服務開拓更廣闊的市場、獲取更廣泛的客戶、開創更美好的未來。三是堅持無縫對接,確保政策落實。要強化政府采購合同資金閉環管理,確保資金按照合同約定及時支付到合同簽訂的回款賬戶;要讓數據多跑路,讓企業少跑腿,加強信息共享,推動實現全流程線上融資,大幅減少傳統人工審批流程和審批時間,確保供應商無需提供財產抵押或第三方擔保,進一步降低融資的隱性成本;要合理確定融資期限和授信額度,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準入門檻;對履約記錄良好、誠信資質高的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機構應在融資額度、融資期限、貸款利率等方面給予優惠。
截至目前,洛陽市已有13家金融機構入駐政府采購合同融資平臺,300多家供應商登錄平臺咨詢相關服務,60家供應商獲得政府采購線上融資15300萬元、線下融資1.23億元,1.86億元在審批過程中,政府采購合同融資成效初步顯現。
來源:河南省財政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