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純真的愛心是最美麗的財富。你們的艱辛我們有目共睹,你們的成績我們一一見證……”近日,一封來自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三岔河鎮灑拉地坡鄉上游小學的感謝信送到了浙江萬里學院退休教師閻怡男和鄒曉燕夫妻的手中。
“退休以后,我和我丈夫有了更多的空閑時間,就想著要繼續在教師崗位上發光發熱。”鄒曉燕表示,這是她和丈夫早就規劃好的退休計劃。2017年開始,他們先后到河南南陽方城縣柳河鄉邢庵村郭莊小學、甘肅隴西縣菜子鎮先鋒小學等學校支教。2021年8月,他們來到上游小學進行支教。
上游小學海拔有2500多米,原是一所村小,后來撤點并校,就只剩下了年紀小、不能走遠路的四五十個一、二年級孩子。兩人的教學任務是帶二年級36個彝族小學生的語文和數學,還負責德音體美勞等課程。
第一天上課,孩子們的表現就給了閻怡男和鄒曉燕一個“下馬威”。他們發現,二年級的學生完全沒有課堂意識,上課時間滿地跑、漫天吼。“這可不行!”他們決定創新教學方法。他們先從習慣培養開始,減少書寫作業的量,增加背誦的口頭作業;對于上課遲到、紀律散漫的現象,他們施以輕罰,晚到的同學要比早到的同學多跑操兩圈,正常到校就給予他們鼓勵;將難懂的知識點變成朗朗上口的歌謠……一個學期下來,孩子們的表現超出校方的期望值一大截。
孩子們愛上了這對和藹可親的老教師。每年的11月末都是彝族新年。2021年11月的一天,二年級的覺你呷和奶奶送來了用自家年豬做的臘肉。奶奶還緊拉著閻怡男和鄒曉燕的手重重搖晃,用不流利的漢語不斷說著感謝的話。“我們真的很感動,我們愛這群孩子和彝族鄉親們,就像他們愛我們一樣!”鄒曉燕說。
每次支教結束,閻怡男和鄒曉燕都會在支教的小學建圖書室。截至目前,已經建成了五所。
“我們驚喜地發現越來越多的人在用自己的方式給教育事業獻出愛心。”這對退休教師的行為也在感化更多人加入到支教的隊伍中來。5年來,有身邊的親人自發捐款給當地的孩子買一些所需的用品;國家電網的工作人員為學校升級設備;紅色志愿者在村小中來回穿梭;新聞工作者為孩子們捐贈羽絨服和圖書……
《中國教育報》2022年02月28日第3版
作者:本報記者 史望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