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京東宣布員工平均年薪由14薪逐步漲至16薪。“直男式漲薪”讓很多網友羨慕不已。
與之相比,很多準上市公司還有不給試用期員工交社保的現象。
日前,優路教育遞交的招股書顯示,2020年,有兩成員工未繳納社保、四成員工未繳納公積金。
如此吝嗇,優路教育是不是缺錢?
“不差錢”的“葛朗臺”
實際上,優路教育并不差錢。
近三年以來,優路教育營收呈現大幅上漲的趨勢,共計營收28.3億元。其中,2019年營收9.1億元,同比增長152%。2020年營收達近三年最高值,實現15.6億元,同比增長超70%。
凈利潤方面也表現出同樣的趨勢。近三年,優路教育共計盈利2.8億元。2020年凈利潤達近三年最高值,實現2.9億元,同比增長357%。疫情之下年賺3億,實實在在的“不差錢”。
優路教育的“不差錢”還不僅限于此。近三年,優路教育的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呈現高速上漲。
截至2020年末,優路教育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達近三年最高值,為15.2億元,同比增長375%。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為7.7億元,同比增長94%。
整體來看,優路教育的盈利能力較強,賬戶里還躺著15億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
但就是如此“不差錢”的情況下,優路教育并沒有給員工和股東分紅,甚至社保、公積金也沒有全員繳納。
根據招股書,2020年,優路教育未給1251名員工繳納社保,未給2763名員工繳納公積金。員工社保繳納比例僅為81.8%,員工的住房公積金繳納比例甚至不到60%。
而在2018年、2019年,優路教育員工社保、公積金的繳納比例更少。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優路教育基本醫療保險繳納比例僅為70%。住房公積金繳納比例為38%。2018年,優路教育員工基本醫療保險繳納比例為54%,員工住房公積金繳納比例僅為25%。
對此,優路教育用七條原因解釋了為何不給全員繳納社保、公積金。其中,包括未給部分試用期員工繳納社保、公積金。還有,部分員工因個人原因申請不繳納及少數分、子公司的社保、公積金尚未開戶等客觀理由。
然而,根據我國《勞動法》第七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社會保險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也就是說,試用期員工也需要繳納社會保險。
《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第十三條、第十五條、第三十七條也有相關規定,單位錄用職工的,應當自錄用之日起30日內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辦理繳存登記。
理論上說,像優路教育這樣擁有近7000名員工的企業,五險一金應當是足額繳納的,可現實很骨感。
實際上,優路教育的“吝嗇”并不只于此。近三年以來,優路教育股東的現金分紅為零。
還有,截至2020年,優路教育員工股權激勵也僅為117.12萬股,僅占總發行股份(不超過16000萬股)的0.732%。
其中,2019年,優路教育向激勵對象授予的55.12萬股,員工需要向天津盛教(優路教育通過其向員工進行股權激勵)增資的方式獲得。
這家公司的股權,絕大多數掌握在創始團隊手里。
截至招股書簽署日,石泰直接持有優路教育5391.96萬股,占總股本的44.93%。石泰及其一致行動人北京盛文、天津盛較、黃森合計控制股份占總股本的91.7%。
對公司擁有絕對控制權的石泰,對于公司的發展也顯得很保守。上市融資的用途卻是用來買房、建基地。
11億元募集資金“購置基地”
據統計,優路教育在全國30個省級行政區域擁有238家分支機構,而這238家分支機構均是通過租賃方式經營的。
長期靠租賃運營的優路教育,如今上市后的首要任務就是“建基地”。
根據招股書,優路教育此次發行數量不超過4000萬股,募集資金16.34億元。在募集資金的用途上,11.11億元用來購置基地。
首先,募集資金的8.8億元用于學習基地建設,場地以購置方式獲得。其中,場地投入7.3億元,占總投資的82.35%。具體來看,優路教育打算在鄭州、合肥、西安、長沙、濟南、成都、沈陽、天津、蘇州等九個城市購置培訓基地,總建筑面積為4.448萬平方米。
其次,優路教育打算用募集資金的3.1億元投資總部創新研究院及人才培養基地項目。其中,場地投入1.13億元,占總部創新研究院及人才培養基地項目總投資的36.7%。
還有,優路教育表示,2.97億元募集資金投資總部基地建設項目,其中場地購置2.68億元,占此項目投資的90.3%。
購置基地增加了固定資產,但從公司的長期發展來看,這些項目能多久回本呢?
以學習基地建設項目為例,在此項目收益分析上,優路教育表示,該項目年銷售收入為6.9億元,凈利潤為9654.9萬元,投資回收期為6.67年。
可實際上,從以往的業績來看,并沒有那么樂觀。藍鯨教育根據2020年的財報統計,九個城市所在的12家公司帶來的營收為2.14億元,共計凈虧損106.06萬元。按照這樣的規模,學習基地建設項目年入7億、6.67年回本的壓力并不小。
更加讓人覺得有些矛盾的是,在業務層面,優路教育主要從事建筑工程、消防安全、醫衛健康等職業考試培訓服務,以線上教學為主。2018年至2020年,優路教育的線上收入分別為3.03億元、8.16億元、14.65億元,占營收的比例逐年增高,分別為83.99%、89.47%及93.45%。
線上教培機構的大部分募集資金用來購置培訓基地,不由得不讓人產生疑問,真的有那么迫切嗎?
“頻繁違規”
在購置培訓基地之外,優路教育還需要面對的是虛假宣傳、退費等問題。
在招股書中,優路教育表示,其主要從事面向成年人的職業考試培訓服務,不涉及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培訓對象頒發培訓證書,培訓的結果也不能作為培訓對象就業的從業憑證。
然而,如此“坦誠”的優路教育在招生時,卻遭到如此多的用戶投訴,考證后兼職賺錢也只是說說而已?
在黑貓投訴上,優路教育相關的投資有1334條,其中投訴內容包括虛假宣傳、退費難等問題。
有學員表示,優路教育在交費前說不過就退款,但交錢后,卻不理人,不退款。還有的學員表示,自己交錢后,優路教育的班主任卻沒有給報名,但并不給退費。
還有學員表示,優路教育的老師打電話推銷時告知BIM考試后,考過后獲得的證書,可以掛靠單位賺錢,優路教育給對接單位。但考過以后,老師就不聞不問了,涉嫌虛假宣傳。
甚至有學員表示,優路教育的招生老師欺騙他初中學歷也可以報考二級建造師,現在遇到了退費難的問題。種種問題不一而足。
天眼查顯示,2016年,環球優路因虛假廣告被北京市工商行政局海淀分局處罰。
除了虛假廣告問題,優路教育還涉嫌其他違規問題。
2020年12月,優路教育APP因違規收集個人信息、違規使用個人信息被工信部通告。
此前,據天眼查信息,環球優路還曾于2014年因涉嫌附送《出版物市場管理規定》第二十二條第(二)項所列非法出版物等問題被北京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處罰三次。
不僅如此,在政策上,優路教育也提示了風險。招股書中提到,2021年4月7日,國務院發布了《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并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實施條例》提到“利用互聯網技術在線實施教育活動應當符合國家互聯網管理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利用互聯網技術在線實施教育活動的民辦學校應當取得相應的辦學許可”。
優路教育表示,公司系盈利性民辦培訓機構,以線上教學方式為主開展職業考試培訓業務,《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未明確公司是否需要取得相應的辦學許可,行業政策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員工社保、公積金的問題,用戶投訴的問題,客觀上反應了優路教育對“人”的價值的不夠重視。募集資金購置基地,則體現出其對業務拓展偏于保守的。這種發展思路顯得公司“很穩”,卻又有些過于求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