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央行針對網絡支付的新規正式執行了。
新規全名《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下稱新規),已于2015年8月28日結束意見征詢階段,今起正式執行。按照新規要求,如果實名認證未達標,將影響支付賬戶正常使用。
根據新規要求,實名認證的賬號主要分為三類,不同類型賬號的余額付款功能、余額支付限額不同。
實名類型
新規實施后,大部分用戶只要根據支付寶和微信的實名提示一步步驗證就可以了。如果實名未達到新規要求的賬號,將不能接受來自他人的轉賬、打賞和紅包,賬戶余額的支付功能也會受限。
不過支付寶方面表示,支付寶的實名用戶數已經超過4.5億,受到本次辦法影響的只是少部分用戶(具體比例支付寶沒有對外公布)。
在支付寶上,身份驗證的方式多樣:綁定銀行卡、上傳身份證,另外在支付寶里交水、電、燃氣、有線電視費;在支付寶里買火車票、買機票;在支付寶里買保險;開通芝麻信用等方式都可以作為身份信息驗證的辦法。根據用戶賬戶的不同情況,支付寶還對部分用戶提供通過回答問卷的形式來完成身份信息的補全和完善,進而提升賬戶等級。
微信表示,微信支付添加過銀行卡的用戶都是實名用戶。若以前綁定過銀行卡,后來解綁,也已經完成實名。用戶可以打開微信錢包右上角“…”查看“支付管理”了解實名認證情況。
另外,新規主要是為了保障用戶安全,鼓勵實名制。就算不實名,微信和支付寶中的余額并不會被凍結,也不會消失,未來只要你繼續完善身份信息,就能隨時使用賬戶余額。
對于20萬最高限額的問題,在新規中已經明確強調是“余額支付限額”。如果用戶通過銀行卡快捷支付、網銀、螞蟻花唄等其他方式進行支付的話,并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2015年8月,央行就新規答記者問時給過這樣一組數據:2014年,61.3%的個人客戶使用支付賬戶余額進行消費、轉賬、購買投資理財產品等全年累計付款金額不超過1000元,80.12%的個人客戶不超過5000元,98.5%的個人客戶不超過20萬元。由此也成為了新規設立余額消費門檻的依據。
央行認為,新規“能夠滿足絕大部分個人客戶的付款需求,基本不對客戶支付體驗造成影響,且有效兼顧了安全與效率”。
支付寶表示,還將在賬戶余額中顯示余額支付額度的內容。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額度情況,如果沒有達到最高的“20萬/年”額度,可以去進行信息補充來進一步提高余額支付額度。而企業支付寶賬戶不受此次新規影響。
支付寶20萬限額提醒
境外用戶如果使用人民幣錢包,按照央行規定,也需要符合實名制要求,與內地用戶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