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揚州市舉行了一場“最大份炒飯”挑戰賽,制作出4192公斤的揚州炒飯,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稱號。然而,有媒體報道,部分炒飯被當作垃圾運走、被用來喂豬。吉尼斯世界紀錄官方10月26日表示,“最大份炒飯”挑戰活動由于存在浪費食物情況,其挑戰紀錄無效。
從世界最大份炒飯,到因為浪費被取消吉尼斯世界紀錄,揚州炒飯的“申吉”之旅,最終變成一場鬧劇和丑聞。據悉,揚州炒飯除了秈米飯和鮮雞蛋的主料之外,還有水發海參、水發干貝、上漿湖蝦仁、水發花菇等食材。有人估算此次活動僅成本就高達14萬元,如果按市場價折算,制作的炒飯價值數十萬元。耗資靡費,棄之隨意,可謂任性。任何浪費行為都是可恥的,在格外強調勤儉節約之風的今天,為了“創紀錄”而制造浪費,更加可恥。
實際上,究竟有多少炒飯被浪費掉,目前來看依然是個問號。揚州市旅游局發布的通報顯示,“確有150公斤左右的炒飯被送至養殖場,其余炒飯已按原計劃送到接收單位”,通報中并未具體點名是哪些單位,也并未解釋接收單位最終如何處理這些炒飯。舉辦活動時各方趨之若鶩、競相參與,出了問題又各種搪塞推脫,足見心虛和荒唐。
此次“炒飯變垃圾”的事件,恰如導火索,轟開了一些地方爭搶申報美食“世界之最”背后的黑洞。所謂“最大份辣椒炒肉”“最大剁椒魚頭”“最大南瓜餅”“最多人齊包水餃”,終究能有多少實際價值,又助長了多少愛慕虛榮、漠視浪費的不良習氣?“我們不接受任何不道德的紀錄”,正如吉尼斯世界紀錄機構相關人員所說,任何靠貪大求全打造出的“世界之最”,必須加以抵制。這些“申吉”面子工程,除了徒增虛榮和浮華,沒有任何正向作用,只會越跑越偏,制造笑料。
企業爭相參與、掛名贊助,地方政府也樂此不疲協辦站臺,看似一團和氣,實則烏煙瘴氣。一些地方政府頻頻成為“吉尼斯熱”的幕后推手,折射出一些部門和機構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和造作扭捏的形式主義。不可否認,一個吉尼斯世界紀錄,確實有助于提升地方形象、推廣旅游品牌。但是,吉尼斯紀錄的獲得,要靠實力和創新,而非用砸錢、堆人、拼場面等粗放方式生捏硬造。以“申吉”為噱頭搞形象宣傳,實際是一種歧路,如同餿了的揚州炒飯,誰吃誰就會生病。
上安下順,弊絕風清。黨風政風如何,社風民風就會如何,公職部門天然擔負著引領社會風氣的重要職責。切莫再為了一個“紀錄”,就讓政風社風沾染浮躁病,得不償失,害之大焉。(李達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