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國老齡辦主任會議上今天在北京召開。
本世紀上半葉,我國人口老齡化持續、快速、深度發展,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將達到2.55億,占總人口的17.8%;到2053年老年人口規模達到峰值4.87億,占比達到34.9%,將成為世界上人口老齡化程度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如此之多,老齡化速度如此之快、程度如此之深,將對勞動就業、消費結構、產業發展、社會保障、社會治理等產生全方位影響。采取得力有效舉措,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發展老齡事業直接關系到全體老年人同步進入全面小康,關系到全體人民的幸福安康,關系到經濟可持續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十三五’時期要抓好部署落實。”李克強總理要求“圍繞科學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結合‘十三五’規劃編制實施,抓緊研究提出科學政策建議,并注重可操作性”。今后10年,雖然我國人口老齡化總體呈現出速度快、規模大、比重高、不均衡等明顯特征,但具體分析,“十三五”時期老齡化增速短期有所放緩,勞動年齡人口仍然較為充足、社會撫養負擔相對較輕。同時,我國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經濟實力、科技水平又上了一個大臺階,這都為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提供了難得的黃金機遇,即通常所說的“窗口期”。
民政部部長、全國老齡委副主任、全國老齡辦主任李立國表示,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給我國老齡事業發展增添了新任務。“十三五”期間,我國老年人口規模繼續擴大,社會撫養負擔持續加重,老年撫養比將從目前的23.8%提升到“十三五”末的28%,養老金支付、醫療保險基金支出、養老服務的供給等方面的壓力將會持續攀升,為此需要付出的人力、物力、財力將會大幅增加。同時,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發展新常態和社會轉型相交織,與家庭少子化、小型化、空巢化相疊加,進一步鞏固家庭養老基礎地位的任務更重。
李立國特別強度,要著力補齊短板。謀劃“十三五”時期老齡事業發展,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在聚焦矛盾、攻堅克難、優化結構、創新發展上下功夫、用氣力,力爭在全面提高老齡事業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上取得突破性進展。要著力補齊農村老齡事業發展短板。在城鄉協調發展方面,農村是一個短板,尤其是“老少邊窮”地區更是短板中的短板。“十三五”期間,要加大基本公共服務對農村老年人的覆蓋范圍,加大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和老年人活動設施建設力度,把農村貧困老年人脫貧納入國家脫貧攻堅工程,切實保障好貧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加大對“老少邊窮”地區老齡事業發展的政策傾斜和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加強城鄉、區域協作,發揮東部老齡事業發展的示范效應,建立東部支援中西部的老齡事業發展機制,形成東中西良性互動發展格局。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和支援“老少邊窮”地區老齡事業發展。要著力補齊老年人精神關愛的短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孝親敬老家風,發揮家庭成員在老年人情感關愛、精神慰藉中的基礎作用。大力營造敬老養老助老社會風尚,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老年文化、教育、體育活動,不斷豐富廣大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積極發展專業老年社會工作,建立老年人精神關愛、心理疏導、危機干預的服務網絡,重點開展針對獨居、留守、失獨、失能等特殊老年人群的專業服務和志愿服務。要著力補齊居家養老支持政策的短板。優化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建立完善居家養老的支持政策,大力完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加快建立健全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和服務平臺,積極開展“互聯網+養老服務”行動。大力推動社區服務向家庭延伸,發揮社區養老服務對居家養老的支持功能。要著力補齊社會力量參與的短板。貫徹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老齡工作方針,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充分發揮市場在老齡事業和產業中的決定性作用,破除制約老齡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瓶頸,切實解決社會力量參與政策層級低、力度小、難落地的突出矛盾,積極探索財政資金和社會資本相結合的有效途徑和方式,形成各方面推動老齡事業發展的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