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歲老壽星過壽
110歲老壽星過壽生于晚晴的110歲長壽老人鐘世昭,一生勤儉。如今五世同堂,有后人170人。人所驚訝其壽長跨世紀,經歷了清朝、民國,最終迎來新中國,贏得幸福晚年。長壽秘訣是其友善、勤勞、節儉,老人常常念叨,像是給自己說,也像是給身邊的人說:“要與人為善,不要和人吵架,要勤快。”……
3月26日,成都青白江龍王鎮清潔村,農田里大片的油菜花開得正艷,炮仗在道路兩旁震天響。鐘世昭坐著輪椅,在自家小院曬太陽。紅色夾襖、紅色毛線帽,顯得格外喜慶。這天是鐘世昭110歲的農歷生日。兒孫繞膝,尊她“老太君”。子女們在農田辟出空地,擺了102桌壩壩宴,好不熱鬧。
110年前,鐘世昭的啼哭,打破了青白江劉家堰的農戶鐘家的寧靜。此前33天,中國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出生。此后的日子,她成了童養媳、養了一大堆娃、艱難地與命運搏斗,成了傳統社會婦女的典型縮影。這位晚清小女孩,經歷了清朝、民國,最終迎來新中國,贏得幸福晚年。
鐘世昭一生育有5子3女,如今五世同堂,后人有170人。
鐘家常年為地主做長工,家境貧寒。纏足,是那個年代女子注定難逃的命運。作為家中第三女的鐘世昭,在四五歲的時候,父母把她的雙腳用布帛纏裹起來,長年累月待到骨骼定型,她的雙腳終于變成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蓮”。
那時候,有錢人常常把先生請到家里,教女兒讀些《女兒經》之類的女子教育的書,鐘長工沒錢,自然請不起先生,于是鐘世昭一個字也不認識。
鐘世昭幼年時,父親便因病早逝,母親帶著鐘世昭三兄妹改嫁。
1912年,民國緊隨而來。但這一切,對鐘世昭來說,似乎并沒有什么不同。1920年,14歲的鐘世昭成了同村曾家的童養媳。曾家也是世代長工,丈夫叫曾義坤,比她大8歲,為人倒也老實勤快。但是任憑兩人如何在地里埋頭苦干,每次給地主交租后,幾乎沒有什么結余,家徒四壁。
1926年,在地主家旁邊搭建的茅草屋內,鐘世昭生下了第一個孩子。夫妻倆給他取名曾禮富——在那個年代,窮人總希望通過好的名字來改變孩子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