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歲老壽星過壽
最怕孤單
1972年,鐘世昭丈夫去世,這一年,她66歲。子女們輪流把她接到家里住。在城里,她不停洗衣、打掃、拖地……將房間整理得干干凈凈。也有兒子住在農村,她也跟著回到農村生活,直到70多歲都還扛著鋤頭下地種菜,背背簍上街賣菜。兒子們心疼她太辛苦,她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人要做活路才有吃的。”
在她90歲時,身體不如從前了,她還動手不停。要么去幫著燒柴火,要么幫忙擇菜、掃地……直到100歲過后,由于眼睛不好,才慢慢放下了家務事。
吃過太多的苦,她儉省慣了。中午碗里沒有吃完的飯,她堅決不讓倒掉,“給我留到,晚上熱一熱我再吃”;家人給她添置衣物,她總是不滿意地推脫“衣服我多得很,哪里穿得完,不要買這么好的……”衣柜里有一件青色的老式斜襟衫已經有六七十年了,依然干干凈凈。
要是身邊一時半會兒沒個人影,她就會耍小脾氣。曾禮財剛喂母親喝完水,忙著干家務的時候走開一會兒,就聽到母親說話了:“我活那么老了,身邊端水的人都沒得。”她故意大聲說話,讓他聽見。待他走到跟前,詢問她“是不是又渴了?”老母親又會喜笑顏開,“這是我幺兒啊,老媽老糊涂了,莫慪氣哈。”
如今,鐘世昭有些糊涂了,她甚至有時分不清自己的子女。過了100歲,她便有些不對勁了,每到天色將黑的時候,她便著急忙慌地來到家里的各個門前,把所有的門都別上。有時候還有人沒回來,任憑在外怎樣叫喊,老人硬是不開門,也不回應。“她總是在嘴里重復,‘有棒老二要來,東西要遭搶!他們兇得很……”曾禮福說著,不由得濕了眼角。
老人常常念叨,像是給自己說,也像是給身邊的人說:“要與人為善,不要和人吵架,要勤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