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于3月22日至25日在海南博鰲召開,來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政要、知名學者和工商界翹楚等領域嘉賓,將聚首博鰲小鎮,共同探討亞洲未來發展,傳遞亞洲開放、活力、思變的“亞洲聲音”。在22日的“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會新聞發布會暨博鰲亞洲論壇學術發布會”分論壇中,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王軍作了2016年亞洲國家競爭力的報告。
2016年是亞洲國家競爭力報告發布的第六年,今年排名的大致情況是:亞洲四小龍(新加坡、中國香港、韓國、中國臺灣)仍然占據前四名,日本排名第五,中國和上年度一樣,排名第九。
亞洲四小龍已經連續三年領首榜單,各經濟體都有其競爭優勢。新加坡已經連續5年保持亞洲最高效行政服務效率,營商環境在37個經濟體當中最為便利。香港的營商制度、金融市場方面高效穩定,而且值得信賴,特別在企業開辦、注銷方面非常便利,交通基礎設施網絡、設施平臺都是一流的。韓國擁有全世界最高的教育的入學率,教育投入始終保持比較高,國際專利申請量在亞洲前列。 臺灣繼續保持在高科技領域的產品出口比較強大的優勢,特別是人均專利量申請量領先其他經濟體。
排名第五的日本是因為社會發展方面競爭力表現比較突出。他在基礎設施方面也還比較領先,但是社會投資不足使得持續改善程度有限。中國競爭力維持第9,盡管經濟出現放緩,但是保持中高速,通脹率溫和,新一輪全面改革開放也持續改善中國的營商環境。而且中國正朝著創新驅動方向發展,不斷加大科研領域資金投入,人均國際專利申請量不斷上升。
以下是會議實錄:
我代表我們研究團隊給大家匯報一下2016年競爭力的報告。我們這個報告也是第6個年度來發布了。今年這樣一個排名大致是這么一個情況,新加坡、中國香港、韓國、中國臺灣,這是亞洲四小龍還是處于排名的前四名。評估對象和過去6年一貫,評估對象和范圍主要包括37個經濟體,其中有兩個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是傳統上的大洋洲,但是我們也算在亞洲經濟體當中。
亞洲當中有16個經濟體因為經濟規模比較小,同時歷史數據比較難以獲得,根據慣例這16個經濟體也沒有納入評價體系當中,還是37個評價對象。亞洲四小龍連續第三年領跑榜單,新加坡、中國香港、韓國、中國臺灣是前四名。同時與亞洲經濟聯系比較密切的,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我們區域內傳統的兩個大的經濟體,日本和以色列分別在排行榜當中名列第五到第八。
中國綜合排名和上一年度一樣,仍然是排列第9。其余經濟體競爭力表現各不相同,但是整體來講比較穩定,略有分化。從前十名來講基本上變化不大。基本上還是這十個經濟體在前十位。整體來看,更加自由開放亞洲四小龍位于排行榜前列,緊隨之后是經濟發展程度比較高的發達經濟體。
盡管新興經濟體在發展潛力方面競爭力有所提升,但是因為還是有存在其他方面短板或者不確定性存在,使得整體競爭力相對比較落后。從過去6年所做的評估結果來看經濟體之前的排名比較穩定。雖然說隨著經濟活力、創新、形成效率等方面是有一些變化,個別經濟體排名有一些起伏,但是整體競爭力大的幾個梯隊排序還是保持不變。比如新加坡連續三年位居榜首。之前2012年落后于香港,但是2011年還是排名第一。
盡管這四個經濟體不同年份排名不太一樣,但是基本上占據了前四名的位置,其他像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以色列這些經濟體他們長期積累的在基礎設施、社會發展、人力資本、創新方面的優勢始終得以保持,所以說基本上處于排行榜第二梯隊。盡管個別年份有一些位置上的變化,但是基本上處于前十位當中。
相比較而言,中國和印度時候這兩個亞洲金磚國家大型經濟體排位也表現比較穩定,特別是中國。而發展中國家小型經濟體排位出現比較大的波動,表現出比較強的脆弱性,比如伊朗受到石油禁運和中東動蕩沖突等因素影響,競爭力受到比較大的沖擊,競爭力受到削弱。這主要和他們本身抵抗外來風險能力比較弱相關。
我們排名數據是對2015年度排名,但是依賴數據是2014年的,所以伊朗受到國際石油禁運影響比較大的一些。 從發展角度來講,亞洲經濟體都有維持綜合競爭力不斷提升內在動力。大部分也都不斷在完善基礎設施,提升經濟實力,消除腐敗,簡政放權等等,都在不斷努力。下面我們把幾個主要經濟體競爭力大致特點情況給大家做一個介紹。
比如新加坡已經連續5年保持亞洲最高效行政服務效率,營商環境在37個經濟體當中最為便利。基礎設施也是世界一流,包括公路、港口、航空等等交通設施都是非常便利。經濟增長達到2.9%,通脹1%這樣一個低水平,失業率是2%,財政盈余、貿易順差數量比較大。同時這些年增加教育投入,公共教育、基礎教育都在增加。同時保持一個比較強的創新活力,特別體現在國際專利申請量、高科技產品出口方面。
我們中國香港是排名第二。營商制度、金融市場方面高效穩定,而且值得信賴,特別在企業開辦、注銷方面非常便利,交通基礎設施網絡、設施平臺都是一流的。雖然近些年經濟增速回落,但是政府盈余增長,失業率、通脹率保持比較低的水平。社會發展方面控制傳染病、提供高品質醫療服務方面經驗也是非常豐富,社會治安總體表現優良。同時為了建立一個真正實現創新驅動的經濟體,中國香港恐怕還需要改善在高等教育和創新方面的能力。
對于韓國來講擁有全世界最高的教育的入學率,教育投入始終保持比較高,國際專利申請量在亞洲前列。基礎設施、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方面也表現一流。經濟復蘇總體向好,通脹率處于持續下降,社會發展方面也是優勢比較明顯。改善商業行政服務方面也作出努力,比上一年度有所提升。
中國臺灣繼續保持在高科技領域的產品出口比較強大的優勢,特別是人均專利量申請量領先其他經濟體。基礎設施競爭力提升比較快,通信和互聯網這個領域排名較上一年度提升2位。總體競爭形勢有所改善,經濟增長3.5%,通脹1.2,失業率3.9,基本上過去最近6、7年最低的水平,債務也比較合理。需要指出的是在營造更好的商業環境方面還不盡如人意,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整體競爭力提升。
日本社會發展方面競爭力表現比較突出。他在基礎設施方面也還比較領先,但是社會投資不足使得持續改善程度有限。財政赤字和失業率有一定下降,經濟運行風險比較大,特別是安倍政府經濟刺激效率遞減,整體表現不太佳。比上一年下降3位。
中國競爭力維持第9。盡管經濟出現放緩,但是保持中高速,通脹率溫和,新一輪全面改革開放也持續改善中國的營商環境。而且中國正朝著創新驅動方向發展,不斷加大科研領域資金投入,人均國際專利申請量不斷上升。
印度綜合競爭力比上一年度有了比較大的提升,上升6位,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國內經濟回到高增長軌道,極大降低通脹率、失業率,整體運行風險降低,競爭力大幅提升。同時制約競爭力主要基礎設施、經濟發展方面比較靠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