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許巖
“商務部將加快修改‘外資三法’,制定外國投資法,并爭取在2016年報送全國人大審議。”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2日的商務部專題發布會上強調,要進一步減少外資準入限制性措施,積極引導鼓勵外商投資到高新技術產業、綠色環保產業、現代服務業。并表示,積極支持外資以并購方式參與國企改革。
進一步減少外資準入限制
沈丹陽稱,2016年商務部將在進一步擴大利用外資和提高利用外資水平方面動更多的腦筋,下更大的力氣。具體政策與措施還在研究中,初步考慮在完善投資環境、制定外國投資法等方面促進積極利用外資。
沈丹陽表示,要繼續完善投資環境,進一步增強外資對華投資信心,要把利用外資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區域結構緊密結合起來,發揮引資、引智、引技協同效應。此外,要進一步減少外資準入限制性措施,積極引導鼓勵外商投資高新技術產業、綠色環保產業、現代服務業,補齊中國部分領域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不足的短板。
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813.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4%(未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數據)。“十二五”期間吸收外資規模比“十一五”期間擴大30%。聯合國貿發會議調查顯示,2016年和2017年中國繼續被列為最具前景的投資目的國首位。
“利用外資是中國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的重要內容,長期以來,中國吸收外資規模總體呈穩步上揚趨勢。”沈丹陽稱,中國美國商會、中國歐盟商會、日中投資促進機構的調查表明,大多數受訪企業對中國市場繼續保持樂觀態度。
積極支持以并購方式參與國企改革
對于近幾年外資并購呈上升趨勢,沈丹陽表示,跨國并購是當前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的重要方式。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的統計數據,跨國并購在全球資本流動中一直占有較高比重,并購活躍的年份往往會帶動國際資本流動的大幅增長。如2015年全球跨國并購增長61%,由此帶動全球FDI增長36%。
2015年全球跨國并購占全球外國投資的占比已升至38%,而同期境外投資者以并購方式對我投資178億美元,僅占全國吸收外資的14%。顯然,盡管我國近幾年外資并購呈穩步上升趨勢,但其規模和占比仍遠低于國際水平,尚未形成所謂“并購潮”的現象。
沈丹陽稱,關于外資以并購方式參與國企改革,我們認為應予以積極支持。在當前我國資源能源承載力有限的情況下,通過鼓勵外資并購,有利于盤活供給存量,有利于帶動產業轉型升級,有利于引入國際領先的管理經驗,從而進一步提升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今年1月份民營企業出口占全國出口的總比重已接近50%,創歷史新高。民營企業出口明顯好于國企和外資。 對此,沈丹陽表示,民營企業是我國出口的重要支撐力量。近幾年,雖然受全球經濟低迷影響,但仍始終保持正增長。民營企業出口增速之所以好于國企和外資企業,主要是因為民營企業機制靈活,船小好掉頭,數量不斷增加,創新能力不斷提高。近年來,以華為、海爾、TCL等為代表的民營企業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
“可以預見,民營企業出口將來還會保持較好勢頭,仍將是我國外貿出口的主要支撐力量。”沈丹陽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