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中可能存在一個惡性循環,這個惡性循環的起點是信貸擴張支持的過度投資。”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余永定在北大國發院朗潤格政論壇上作出表示。
余永定指出,中國目前有三個突出問題:一是產能過剩;二是公司債占GDP的比重居高不下,“預測2020年中國的公司債對GDP的比可能會達到200%左右,是相當危險的”;三是中國企業的利潤過低,特別是非金融企業。
“把這些現象結合起來動態地看,會發現中國經濟中可能存在一個惡性循環,這個惡性循環的起點是信貸擴張支持的過度投資。過度投資造成了產能過剩,與此同時,造成了過度的負債,因為我們的投資是信貸支持的。產能過剩造成PPI下跌,PPI下跌造成利潤下跌,在利潤受到嚴重侵蝕的情況下,企業減少投資,銀行惜貸。這樣的過程又返回去影響了產能過剩,使產能過剩進一步惡化,這形成了惡性循環。”
余永定認為,目前還不能說中國處于滯脹或者是通貨膨脹狀態。“我的判斷是中國處于通縮階段,主要是PPI持續47個月下降,盡管CPI是正的,但這是是工資上漲、老齡化的結果,實際上使企業的利潤受到了擠壓。”
余永定認為,分析經濟是處于通貨收縮還是膨脹,要看債務是在上升還是下降,如果物價下降,那么實際債務就在上升,對于中國目前的情況來講,CPI上漲的企業主要是服務業,這些部門的債務水平是不高的,是中小型的、非國有的。“盡管CPI上漲使他們的實際債務下降,但是他們的債務在中國的總債務中所占的比重是比較低的。”
“真正大規模的債務是在制造業,是在國辦國有、大規模的企業,他們產品的價格PPI在下降,他們的實際債務是在上升的。”48個月每個月PPI都在下降,而且最近一段時間每個月下降4%到5%,“你可以想象制造品的企業能下降多少,這種情況下怎么能不壓縮投資,那么短期內肯定是有效需求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