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終盤點之中東亂局:大國爭鋒敘利亞 “伊斯蘭國”成痼疾
中新社北京12月23日電 (記者 李洋)2015年中東地區(qū)局勢持續(xù)動蕩,綿延數(shù)年的敘利亞危機仍無了局。臨近年底,有關各方圍繞如何解決敘利亞問題和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接觸明顯增多增強,人們期待這兩大相互關聯(lián)的國際焦點議題能夠有所突破。
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現(xiàn)“窗口期”
敘利亞局勢2015年依舊混亂復雜,成為整個中東地區(qū)動蕩的縮影。根據(jù)有關數(shù)據(jù)資料,敘利亞國土被敘各派別及“伊斯蘭國”等組織占領,政治割據(jù)態(tài)勢分明。
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李紹先認為,敘總統(tǒng)巴沙爾·阿薩德真正能控制的地盤很小。在“伊斯蘭國”肆虐的伊拉克等地,當?shù)卣墓芸匾餐瑯訜o力。
當下,敘政府軍與反對派武裝之間的沖突仍在繼續(xù),而“伊斯蘭國”作為“當?shù)卣沃刃虮罎⒌漠a物”,繼續(xù)利用敘國內亂局發(fā)展自身力量。
美國為首的“國際聯(lián)盟”和俄羅斯在敘軍事行動各有目的。美國和沙特等國此前已通過不同形式為敘反對派提供軍事支持,而俄羅斯和伊朗等國2015年則加緊助力敘政府軍。
然而美俄等有關各方都已注意到,敘利亞問題久拖不決,勢必會嚴重影響到軍事打擊“伊斯蘭國”的效果。巴黎恐襲事件后,有關各方加速敘利亞問題的斡旋,并謀求在打擊“伊斯蘭國”問題上的國際合作,取得了一些效果。
聯(lián)合國安理會12月接連通過決議,推動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和切斷“伊斯蘭國”資金來源,有關決議為敘利亞問題的最終解決及國際合作打擊“伊斯蘭國”重新帶來曙光。本月18日,敘利亞國際支持小組第三次外長會在美國紐約舉行。同一天,聯(lián)合國安理會就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一致通過決議,敦促敘政府和反對派代表在明年1月初啟動正式和談,強調“由敘利亞人民決定敘利亞的未來”。
但外界也注意到,美俄及中東有關國家仍未停止在敘利亞激烈角力,在巴沙爾去留問題上分歧依然。美國和沙特等國堅持認為,結束敘利亞內戰(zhàn)的前提條件仍是巴沙爾下臺,而俄羅斯和伊朗等國認為巴沙爾的前途“應由敘民眾決定”。此外,如何處理沙特、土耳其與敘利亞的關系也是難點。作為地區(qū)大國,沙特和土耳其可在反恐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但敘政府與沙特和土耳其的關系自敘利亞危機爆發(fā)以來卻持續(xù)惡化。這些因素繼續(xù)給2016年的敘利亞問題帶來不確定性。
當前敘利亞局勢的演變牽動各方,波及周邊,影響世界,其越來越明顯的外溢效應正引發(fā)嚴重的恐怖主義、難民危機等全球性挑戰(zhàn)。只有各方真正放下地緣利益的競爭,摒棄你輸我贏的零和思維,切實從維護全球戰(zhàn)略穩(wěn)定和國際社會福祉的大局出發(fā),才能使敘利亞問題的政治解決進程邁入不可逆的軌道。

反“伊斯蘭國”聯(lián)盟步調不齊
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在敘利亞肆虐多時,美國主導組建的反“伊斯蘭國”國際聯(lián)盟也已有一年多時間,但軍事進展極其緩慢。巴黎恐襲事件后,多國軍事打擊行動才有了緊迫感,美英法俄等主要國家紛紛加強對該組織目標的空襲力度。
由于美俄等國在敘利亞問題上分歧明顯,意味著聯(lián)盟的基礎仍然脆弱。美國最近才顯露出與俄羅斯在打擊“伊斯蘭國”方面展開軍事協(xié)調的意愿,但雙方目前的實質性合作有限。西方國家對于與俄羅斯聯(lián)合軍事對抗“伊斯蘭國”的想法仍猶豫不決。
甚至軍事打擊“伊斯蘭國”本身目前也面臨瓶頸,美國仍拒絕派遣地面部隊。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馮仲平等專家對中新社記者表示,未來如果不派遣地面部隊與“伊斯蘭國”武裝交戰(zhàn),根本無法徹底將其剿滅。
另外,若想消滅“伊斯蘭國”,攻占其在敘利亞的大本營拉卡就成為必然選擇。拉卡雖遭多輪猛烈空襲但元氣未損。對于如何攻占拉卡,有關各方頗費思量。若西方國家不派軍隊,攻擊拉卡就只能交給敘利亞本國部隊。但各方都清楚,后者遠不具備發(fā)動大規(guī)模進攻的能力。
海灣國家打擊“伊斯蘭國”不僅步調難以取得一致,內部分歧也日益顯現(xiàn)。支持敘反對派的沙特、土耳其與支持敘政府的伊朗、伊拉克呈對峙之勢,給反“伊斯蘭國”聯(lián)盟的前景蒙上陰影。特別是沙特最近宣布發(fā)起組建伊斯蘭國家反恐軍事聯(lián)盟,籠絡遜尼派打壓伊朗的意圖明顯,引發(fā)爭議。
俄羅斯戰(zhàn)機被土耳其擊落一事也對反“伊斯蘭國”聯(lián)盟帶來深遠的負面影響。俄土關系持續(xù)緊張,并互相指責對方參與“伊斯蘭國”的非法石油貿易。包括西方分析人士在內的觀察指出,此事的主要獲益者之一仍是“伊斯蘭國”。俄土交惡以及多方調停斡旋也在一定程度上轉移了外界對“伊斯蘭國”的注意力。
由于反“伊斯蘭國”聯(lián)盟內部存在的分歧難以化解,有關國家缺乏互信,因而2016年將“伊斯蘭國”徹底剿滅恐難實現(xiàn)。
敘利亞、伊拉克等中東國家的大片權力真空之地由誰來填補是困擾國際社會的巨大難題,目前“伊斯蘭國”正試圖填補更多的真空地帶。而即使“伊斯蘭國”最終能被剿滅,中東政治失衡的根本問題則更為棘手。中東亂局是否如一些專家所言,成為一種常態(tài)化趨勢,人們拭目以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