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高紅梅讓丈夫帶著兒子到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檢查,下午兩三點,高紅梅不放心,請了假趕到醫院。
高紅梅:到下午3點的時候,我問他爸,我說你看看,這上午醫生也檢查了,這是啥病,這小孩這么大一點兒,這到底是啥病,他說情況不好,我說怎么個不好法,這不就是肚子大嗎,這身上有點浮腫,他不給我說,我說你不給我說,我找主任去,我說你看這檢查一天,沒個結果,我心里頭一直很急,然后他說你出來吧,我兩個到走廊里頭,他跟我一說,我們倆就在那忍不住一直哭。
記者:他怎么跟你講?
高紅梅:他說小孩得了肝硬化。我以前聽說過肝硬化,但是我這個小孩這么小,肝硬化,我不知道肝硬化來到他身上,我想著都是三四十歲,五六十歲那樣的有肝硬化。
記者:孩子才?
高紅梅:10歲,我兩口子在那兒哭,一分院的主治大夫下班了,他看見我們倆,他說我也理解當媽的心情,我說你們是不是誤診,他說不會誤診,做個彩超都能做出來。
聽從醫生的建議,席卓凡被迅速轉移到了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院進一步確認席卓凡的肝硬化非常嚴重,肝臟已經無法滿足身體最基本的需要。
醫生:你看這肝就剩一點了,這些都是水,這些都是水,嚴重的肝硬化。
郭文治,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席卓凡的主治醫生。
記者:您當時怎么跟他的家長講這些?
醫生:因為孩子特別小,只有10歲,因為他以后的路還很長,所以我們就跟家長談,移植是唯一有效的,能夠改變孩子以后的,人生軌跡的一種治療方法。
高紅梅:當時說叫肝移植,想著都沒聽說過肝移植,當時那時候他說肝移植,給小孩換肝,能保住孩子的命,我說那換,我說只要能救孩子的命,怎么樣都行。
器官移植,是挽救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但是,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是——器官短缺,我國每年約有150萬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但僅有1萬人能如愿得到移植,供需比例只有1:150,尤其是對于只有十歲的席卓凡來說,要等到一個和他相匹配的肝臟,更是難上加難,在這種情況下,醫生向高紅梅和其愛人征求意見,是否同意為兒子捐獻肝臟,即進行親體間器官移植。
作為一家之主,高紅梅的丈夫首先決定,用自己的肝來救兒子。
高紅梅:他爸說,換肝吧,只要能保住孩子的命,怎么樣都行,我說那行,先體檢他爸的,他爸的第一項都沒過去,做了個增強CT。
記者:不符合醫學標準?
高紅梅:對,他不符合,他說用你的吧,我說行,用我的用我的,只要能把孩子的命救過來,用我的也行,用我的吧。
記者:您體檢完之后的結果呢?
高紅梅:一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