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監管層允許銀行可以對信用卡、理財等業務板塊進行牌照管理和子公司改革試點后,多家銀行對此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昨日有消息稱,交行正考慮將交銀國際分拆上市,目前在進行可行性研究。
據知情人士稱,交銀國際考慮尋求上市,募集資金額或約2億美元。交銀國際已經要求多家投資銀行為其香港首次公開募股提供方案,至于上市時點或選在明年一季度前后。不過,分拆上市方案尚需討論評估,且分拆交易需得到中港兩地股東批準,也需要國資委等內地監管部門審批,目前尚未做出最終決定。
對此,交行方面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目前尚無可以披露的信息。
公開資料顯示,交銀國際是交通銀行的國際投資銀行和證券旗艦,2007年5月在香港設立,前身是交通銀行原有全資子公司交通證券。目前,交銀國際旗下共有四家子公司。其中,在香港下設三家,分別從事投資銀行、證券銷售和資產管理等業務,為香港區域內規模最大的中資投資銀行與證券買賣機構之一;在內地設有一家,從事境內人民幣股權投資管理業務。截至2015年末,交銀國際資產總額87.72億港元 ,全年總收入11.59億港元 ,全年凈利潤3.5億港元。
交銀國際有著雄厚的背景實力和豐富的運作經驗,一位銀行業分析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如果交銀國際被分拆上市的話,交行的估值會有所提升。
銀行業務分拆是近年來銀行領域的熱門話題,招行行長田惠宇也曾有過一個生動的形容,他打比方稱,以前豬肉是混在一起賣的,后來分拆成大排、小排、五花肉等,按部位定價來賣。分拆的賣價加起來,會比混著賣一頭豬的肉要貴。
事實上,自從去年初銀監會表態支持銀行業探索部分業務板塊改革后,興業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等已先后計劃或完成拆分信用卡、理財等業務,成立相關子公司。中國銀行旗下的中銀航空租賃于今年6月1日已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交易。但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分拆業務也是銀行在當前嚴峻的市場環境下不得已的選擇。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副主任呂隨啟表示,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銀行再融資越來越困難,所以銀行想盡辦法進行資本運作,通過分拆單獨上市是其中的一種方式。
不過,也不是所有銀行的業務都能夠順利分拆,上述分析師表示,在所有資產中,普遍最先被分拆的是理財和信用卡,投行和托管乃至互聯網金融領域也有可能被嘗試分拆,但部門獨立出來的話,在考核、人事等方面都會有不小的變化,這是銀行面臨的一大難題。
呂隨啟進一步表示,被拆分的部門有沒有穩定的盈利模式也有待觀察,同時,原來的銀行主體已經上市,被分拆的部門業務和主體間都是有關聯的,所以再融資對原來的主體也會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