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雙粕走勢出現分化,菜粕期貨延續跌勢,收出連續第五根陰線,豆粕期貨則止跌回升。截至收盤,菜粕期貨主力1609合約收報2540元/噸,日內跌幅1.32%;豆粕期貨主力1609合約收報3146元/噸,日內漲幅1.29%。
分析人士認為,受近期汛期因素影響,菜粕豆粕價格連續下跌,但從基本面來看,菜粕需求受影響更大,未來菜粕走勢將弱于豆粕;而外圍美國市場因素近期也對豆粕價格存在偏強支撐。
天氣因素影響雙粕行情
入汛以來,受超強厄爾尼諾影響,南方地區出現了20次區域性暴雨過程,為歷史同期最多;全國有155個縣(市)累積降雨量突破歷史極值,汛期覆蓋范圍廣,汛情來勢猛。
此番暴雨造成的洪澇災害對我國南方養殖業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東證期貨研究所分析師楊洋分析認為,一個月來南方部分地區的降雨量超出正常值200%以上,對當地的生豬養殖業的確造成了影響。出現嚴重洪澇災害的地區主要為江蘇、安徽、兩湖等地,這一帶為也生豬養殖較為集中的地區,并且未來雨帶西移,會影響第一大生豬養殖省份四川。經測算,受災地區生豬養殖業占全國出欄量大約在30%上下。
此外,本次受洪澇災害影響嚴重的兩湖等地為我國重要的淡水魚養殖區域,而且根據水產養殖周期,當前也正好為集中養殖期。湖北省農業廳農情調查顯示,該省水產養殖業受災面積達56萬畝,造成經濟損失超9億元,遠超出禽、畜類損失的1.59億元。
豆粕有望重回牛市通道
新紀元期貨農產品分析師王成強認為,近來菜粕、豆粕均出現異動,從6月末的快速上漲轉7月初的連續大跌,四個交易日中,累積跌幅超500元/噸。其中,菜粕期價周跌幅超過13%,為上市以來歷史最大單周跌幅,此前則上演了連續四個月的牛市上漲,菜粕期貨累積漲幅一度超過60%,此輪下跌是長期技術指標超賣狀態下的必然結果。而粕類下跌的導火索是需求側出了問題。受厄爾尼諾滯后性影響,此前市場預期中的長江洪澇正成為現實,且東南沿海受臺風侵擾,上述兩區域是我國重要的水產養殖地,這對菜粕需求沖擊最為直接。“水產中菜粕的添加比例較高,大約在30%左右,因此本次洪澇災害對菜粕需求的沖擊較大,近日來菜粕也呈現了較大跌幅,未來臺風等因素會繼續帶來降雨,菜粕價格或繼續呈現弱勢。另外由于本次災害對生豬等養殖業影響小于水產業,對豆粕需求的影響相對較小,未來菜粕走勢將繼續弱于豆粕。”楊洋說。
不過外圍市場令不確定性增強。王成強指出,市場對美國天氣局勢敏感,此前天氣狀況優良,芝加哥豆類遭投機基金拋售,美豆跌回兩個月前低價區域。市場對美國中下旬天氣的憂慮正支撐豆系回穩,需提防天氣炒作卷土重來,下半年拉尼娜形成的幾率仍在提升,全球大豆進入減產周期的大背景中,7月粕類不具備轉入趨勢下跌的條件,或將以空間換時間,待市場情緒從洪災恐慌中維穩,價格有望重回牛市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