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20日消息,“全球免檢”“延年益壽”“包治百病”……當老年人被直銷員“洗腦”,用省吃儉用的積蓄狂購眼花繚亂的保健品時,如何幫助他們遠離“洗腦式”詐騙營銷?
過期食品,十倍賠償!職業打假“老炮兒”神出鬼沒、知假買假,一小時獲賠9400元……職業打假人如何為普通消費者打假維權出謀劃策?
“驢火”“麻辣燙”“黃燜雞米飯”……面對人氣爆棚的“完美”微商,APP訂餐的“網購控”們怎樣規避骯臟的無證餐飲陷阱?
……
新華社記者近期兵分多路,臥底“騙子大會”、親歷打假現場、直擊查抄違法窩點,為消費者呈現來自一線的打假報告。
“神藥專場”:瘋狂的“洗腦式”營銷
【暗訪】“零風險抑制癌細胞增長”“中國長壽研發基地”“用神效征服2億骨病患者”……全國兩會前夕,一場聲勢浩大的保健品展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應接不暇的廣告語令人頭暈目眩,若不是醒目的“2016中國會銷品牌節”橫幅映入眼簾,記者還以為這是“神藥專場”。
以“分銷商”身份參會的記者到某牌沙棘油軟膠囊展位咨詢,推銷員介紹:“全球免檢、八大功效。抗腦瘤、降血糖、治脂肪肝,無副作用,老年人最愛。”然而,國家食藥監管總局數據庫顯示,這款保健品沒有記錄顯示具備上述功能。
鄭州康柏年商貿有限公司的雇員不厭其煩地向記者推銷一款燕麥紅曲酒:“這是重要會議指定用酒,曾獲56個榮譽證書。”當記者追問“為啥沒批號”時,該雇員無言以對。
“這款眼貼,對老年人白內障、眼底黃斑變性、糖尿病眼效果非常明顯。”在河南一家藥業公司推銷員眼里,這款眼貼包治百病,“交7000塊加盟費代理外銷,瞄準老年人,我們配講師,專做產品銷售宣講會,268元的產品能賣2980,輕松愉快撈大錢……”職業打假人王海
【揭秘】會銷,即會議營銷,通過會議、網絡等線上線下方式聚集消費者“洗腦”,促其購買產品。“會銷者魚龍混雜,有的每年賺1000多萬。”職業打假人王海介紹,“會銷從策劃、培訓到禮品制作、假醫假藥提供,有完整產業鏈。”
“會銷品主要針對老年人。有的批號造假、含量造假。有的雖有批號,但會銷者用忽悠搞虛假宣傳。”王海以眼貼為例說,“其成分無非是無紡布和植物提取液,實際就是濕紙巾。”
【抓捕】針對瘋狂的“洗腦式”詐騙營銷,僅北京海淀警方近年來就實施多次抓捕行動。近日,一特大銷售保健品詐騙團伙被海淀警方打掉,警方將現場56名涉案人員刑事拘留或治安拘留。在北太平莊查抄現場,不少老年人在接受“名醫”診斷后,被忽悠花數萬元購買一款名為“細胞口服液”的保健品。犯罪嫌疑人供認,這些“名醫”全無行醫資格,系其雇用的社會閑散人員。
在北京某商務樓,一名講師正向老人吹噓稱,其產品“亞油酸超聲儀”專為宇航員升空前檢測血管老化度。警方揭秘:該儀器實為犯罪嫌疑人的道具,可隨意調控數值,以騙取老人信任。
警方提醒:這些詐騙團伙善打“親情牌”,以“干女兒”“干兒子”名義出現;總打“名醫牌”,“診斷”消費者“患癌”;愛打“獎品牌”,用“免費試用”等小恩小惠騙取老年人信任。
“十倍索賠”:“知假買假”可受法律保護
【暗訪】神秘莫測的職業打假“老炮兒”怎么打假?記者3月上旬跟隨有20年打假經驗的“職業打假人”楊連弟親歷打假全程。
當日,楊連弟接到“線人”發來“北京百盛購物商城太陽宮店超市糕點柜臺或有過期食品”的短信提示,隨即前往柜臺。經仔細查找,他發現標價118元/盒的“南腿”四方盒糕點的生產日期為2016年1月5日,保質期為60天,已過期數天。隨后,楊連弟一口氣把八盒同品牌糕點一股腦放上購物車、奔向收銀臺、交款944元、開具發票……
之后,楊連弟迅速找到商家,開始“唇槍舌劍”的索賠博弈:“食品安全法明文規定,過期食品應10倍賠償。”超市負責人回答:“法律是說10倍,但非必須10倍。”楊回應:“法律是不打折扣的”……經過質疑、扯皮、討價還價等道道關卡,楊連弟依靠豐富的打假積淀最終獲得約十倍賠償金共9400元。
楊連弟提醒消費者,索賠時要保存好證據,“我曾吃虧,拿著發票原件索賠,商家說拿過來核對,便把發票擱嘴里吞了,證據沒了,我就傻了。”此外,一定要通過商場客服走正式投訴程序,開具調解書和調解記錄,不能私下與生產廠家達成協議。
【法條】北京市法大律師事務所資深合伙人李維律師說,2014年3月15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食品藥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3條規定:“因食品、藥品質量問題發生糾紛,購買者向生產者、銷售者主張權利,生產者、銷售者以購買者明知食品、藥品存在質量問題而仍然購買為由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明確了“知假買假”可受法律保護。
李維介紹,最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六條規定,行政管理等部門可根據情節對違法經營者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2015年10月1日,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明確“假一賠十”。
【點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起草者之一、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會長河山說,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及懲罰性賠償的制度設計,使更多職業打假人投身打假索賠,他們是“法律下的蛋”,彌補了僅靠行政機關打假的不足,作用很大、效果明顯。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升消費品品質,加快質量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建立商品質量懲罰性賠償制度。”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團長邱寶昌認為,“會有更多的人加入打假隊伍。”
直擊查抄:“完美”微商背后的骯臟陷阱
【亂象】當下網絡訂餐愈發火爆,人氣爆棚的“完美”微商,成為宅男宅女、上班族、學生族的最愛。然而,“完美”背后卻隱藏著諸多亂象:網頁里高大上的餐廳,實際是無證無照的黑商販;圖片令人垂涎欲滴,實物卻大相徑庭……這樣的“美食”你敢吃嗎?
【暗訪】記者3月中旬跟隨北京食藥監部門對無證照網絡外賣餐飲企業進行突擊執法行動:鎖定網上APP地址后,執法者找到位于北京師范大學南門的一家驢肉火燒餐廳,因該店無食品經營許可證,立即查扣店內經營工具。
在另一家麻辣燙小餐館,記者隨執法者走入后廚看到,生肉無冷藏,地面淌著惡臭的油水,角落里堆放著無任何中文標識的食品……執法者即刻通知網絡訂餐平臺對該店予以屏蔽。
北京市食品藥品稽查總隊網監執法大隊隊長李旼介紹,北京共有無照無證餐飲單位上萬家,多以中小餐館、小吃店、現場制售攤販為主,目前正綜合整治,要么納入規范化經營,要么取締淘汰。
【法條】《北京市網絡食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暫行)》3月16日起正式實施,禁止無證經營者網上銷售自制食品,禁止網絡食品經營者通過互聯網銷售散裝熟食。
新食品安全法規定,網購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未對入網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審查許可證,沒收違法所得,并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
APP訂餐的“網購控”們,想規避骯臟的無證餐飲陷阱?那請注意:一是選擇合法正規的供餐單位;二是保留消費憑證。若發現食安問題,速向食藥監部門投訴舉報。(采寫記者:周寧、陳知春、張淼淼、毛偉豪、盧國強、孫蕾、姜子煒)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