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用雙腳固定住正在接受針灸的煥文。
陳藝回家休養數月,情況逐漸好轉。
本版統籌:新快報記者 潘芝珍 本版文圖:新快報記者 潘芝珍 李斯璐 實習生 詹妙蓉
三歲女童患嚴重腦病,母親苦苦支撐絕不放棄
溫暖909號
●溫暖訴求
兩年前,1歲大的李煥文持續發燒腹瀉20多天,因膿毒血癥感染性休克導致腦缺氧缺血,昏迷了整整一個月。從植物狀態蘇醒后的她不會說話,不會翻爬,不會站立行走,對外界反應也十分遲鈍。如今,在廣東三九腦科醫院,年僅3歲的李煥文每天要接受13項康復治療項目。媽媽嚴德珍寸步不離,“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不會放棄治療。”
患膿毒血癥導致嚴重腦萎縮
嚴德珍是廣東陽春人,婚后與丈夫育有四個女兒。小女兒李煥文出生于2012年12月,由老家的爺爺奶奶撫養,夫妻倆則在中山一家制衣廠打工。
2013年12月5日深夜,睡夢中的嚴德珍被家公一通電話驚醒:“你們快回來,煥文全身發黑,可能快不行了!” 嚴德珍心如刀絞,一夜未眠。原來,1歲大的煥文持續20多天出現發燒和腹瀉,爺爺誤以為“小孩長牙齒,發燒腹瀉都很正常”,只是去私人診所吃藥打針,沒想到情況越來越糟糕。次日,夫妻倆急忙趕回陽春老家,把女兒送往陽春市婦幼保健院。入院時,女兒已經陷入昏迷,搶救了兩天兩夜仍沒有蘇醒。
12月8日,煥文轉至廣州市珠江醫院重癥病房,被診斷為嚴重中毒癥、多器官功能衰竭綜合征、呼吸衰竭、膿毒血癥相關性腦病等。兩個多月后,煥文才從植物狀態復蘇,但語言、肢體運動功能等明顯滯后低下。
“兩年的治療如二十年一樣漫長”
2014年12月,嚴德珍帶煥文到廣東三九腦科醫院作進一步治療。醫生告訴她,煥文精神發育遲緩、運動發育遲緩,并且患有嚴重腦萎縮,按體積來算已整體萎縮50%以上,治療難度相對較大;但如果堅持治療,仍有康復的可能。“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不會放棄對女兒的治療。”
2015年8月,為了治療腦萎縮,刺激腦細胞生長,煥文在廣東三九腦科醫院接受了干細胞移植手術。由于煥文全身肌張力高,不能自我控制肢體運動,需要定期進行康復訓練,包括針灸、電療、肌貼、腦循環等治療項目。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間兩年過去。“這兩年來,我們一借到錢就帶女兒上醫院做康復治療。沒錢的時候,就只能自己在家里幫她按摩。”嚴德珍說,“兩年的治療就像二十年一樣漫長。很多人都勸我放棄,但我怎么也不忍心。”
已花費40萬元但治療路仍漫長
如今,煥文每天需要做13項康復治療項目——電療、針灸、壯灸、腦反射、語言訓練等。在接受新快報記者采訪期間,嚴德珍奔走于康復室與病房之間,“每天康復項目的時間都安排得很緊湊。如果耽誤了時間,孩子13項的康復項目就完成不了。”
每天與時間賽跑的嚴德珍面容憔悴,但她依舊樂觀面對:“醫生說文文年齡還小,只要堅持治療還有康復的希望。她的智力可能無法恢復到正常人水平,但我只希望她以后的生活能夠自理。”嚴德珍心里明白,這條路并不好走,但她仍然選擇堅持到底。為了給煥文治病,嚴德珍一家悉數花去近40萬元。未來還需要花費多少金錢與時間,嚴德珍不得而知。
溫暖857號
●溫暖回訪
“小暖男”陳藝病情好轉 媽媽感恩四方大愛
“你要堅強,有很多人在幫你,在盼著你好起來。”幫兒子按摩僵硬的腿部時,陳若嬌不忘一次次鼓勵他振作。床上的少年頻頻點頭,伸出手,努力打出一個勝利的手勢。陳藝回家休養已月余,在家人的精心照料下,他僵直的手腳慢慢松軟,近半個月已經能夠活動。看著兒子一天天好轉,陳若嬌除了驚喜,就是滿懷感激,“感謝所有幫助過陳藝的好心人,沒有他們,陳藝不會堅持到現在。”
車禍無情人間有愛
陳藝是汕頭市龍湖區外砂鎮華新村人,16歲。在老師、同學和父母眼里,他是最貼心“小暖男”:沒跟同學紅過臉吵過架;不要媽媽幫忙,自己就能為全家準備一桌豐盛的晚餐。但在2015年3月7日,一場意外車禍令“小暖男”顱腦受損,告別校園與病床為伴。整整一年,陳若嬌夫婦帶著兒子輾轉求醫,幾次開顱手術,終將陳藝從死亡線上扯回(詳見本報2015年11月17日A19版詳細報道)。
陳若嬌告訴新快報記者,自陳藝受傷至今,治療費已接近70萬元,而這些錢款中,大部分來自鄉情甚重的潮汕人,無論識與不識,眾多老鄉在得知陳藝的不幸后慷慨解囊。
“最艱難時,廣東恤孤助學會送來2萬元,加上讀者和網友的捐款,陳藝在廣州的治療才能堅持下去。”陳藝在廣州的最后一次手術是右腿矯形術,2016年1月完成,當月23日,傷口愈合的他隨父母回到鄉下休養。
期待康復重回校園
熟悉的環境顯然給陳藝更多信心。媽媽說,兒子回來后精神狀態更好,床邊不斷來往的同學、親戚讓他斗志昂揚。
“你的同學都上高中了,你回去怕趕不上呢。”媽媽笑著逗陳藝。“能!”陳藝一本正經地回答,“只要我努力,每天多看書多做題,就一定能跟得上。”
陳若嬌說,因為長期臥床,陳藝的腿部肌肉嚴重萎縮,尤其是右腳腕部,車禍后撞傷變形,還沒來得及手術。“醫生說等他腳腕能抬起來,就可以回醫院接受矯正手術。”陳若嬌笑著說,現在兒子的腳已經能左右活動,只是缺少抬起來的力氣,“應該很快了,我每天都在幫他按摩。”
下一次手術的費用估計在3萬到5萬元,陳若嬌寄望于公益眾籌平臺“病友幫”,“我每天都在看‘病友幫’的進度,捐款快接近1萬元了。”她自嘲地笑,“我沒有文化,很笨不會操作,從來沒跟捐錢的好心人道過謝,但我心里時時刻刻都在祝愿他們,好人一生平安。”
公益指引
●公益熱線 020-87776333
●公益QQ 800082020
●公益郵箱 xkb_gongyi@163.com
●公益說客
http://shequ.10086.cn/XKBshuoke
●公益新浪微博新快報天天公益
●公益賬號:中國農業銀行越秀支行賬號(036301040000267)
●賬戶名稱:廣州市慈善會(網上銀行轉賬請在賬號前加44)
注:捐款時請注明“新快報溫暖×號×××(受助者姓名)”,如“新快報溫暖1號吳再鋒”。如需捐款收據,請在匯款時附注捐款收據回郵地址、聯系人姓名及電話。請務必將銀行的轉賬回執傳真至新快報 (傳真:020-85180284),逐日登報明細以傳真為準,分批公示以慈善會到賬為準。
欲在移動終端完成快速捐款,可掃本版天天公益基金二維碼,進入微信或網頁快速捐助通道。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