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增速較快的東南沿海省份福建,去年的GDP增速達到9%,繼續在東南沿海省份中位居前列。
全國人大代表、中共福建省委書記尤權日前在全國兩會上表示,福建跟廣東一樣是率先改革開放的省份,從改革開放中嘗到了甜頭,但還不夠。進一步深化改革,更重要的是“軟件”,政府要轉變職能。現在,中央賦予福建諸多特殊政策,福建要在自貿區、平潭綜合實驗區、“海絲”核心區、生態文明示范區等建設上加大力度。
過去五年,福建綜合實力持續增強,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產業升級力度加大。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福建全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初步核算,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979.82億元,比上年增長9.0%。此前的2013年和2014年,其GDP增速分別為11%和9.9%,在全國均屬前列。
當地學者認為,過去由于周邊兩個三角洲基礎設施更為完善、更靠近市場,“八山一水一田”的福建由于基礎設施薄弱,很多要素向兩個三角洲轉移。近幾年,隨著幾條出省高鐵開通和高速公路網絡密集,福建大大拓展了沿海港口的經濟腹地,提高了輻射半徑,同時各種生產要素重新聚集。尤其是在大量央企入閩后,福建原有的以紡織鞋帽為主的輕型產業結構也得到了適當的調整。
尤權說,福建實現“十三五”目標有基礎、有空間,更有好環境——包括營商環境、政治環境、生態環境。他提醒,福建城鄉基礎設施欠賬、短板還很多,工業化正在進行當中,產業發展真正完成布局還需很長時間,必須“下大力氣”。
目前,福建新動能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提升。其中,2015年,鋼鐵、水泥、電石、化纖的落后產能淘汰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4.4%,占GDP比重提高到15.2%;第三產業的增加值增長10.3%,高于二產1.6個百分點。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省長于偉國說:“有一些轉型比較早、行動比較快的企業,已經從發展的底部初步走出來,實現了逆勢增長,這說明轉型升級勢在必行,早轉早主動,晚轉會被動,不轉走不動。”
尤權說,福建省經濟持續增長仍有良好的支撐基礎,但在前進的道路上必須破除長期積累的一些矛盾和問題。這些矛盾和問題,主要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結構性的,供給和需求兩側都有,但主要方面在供給側。
他說,福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來說是全面落實中央部署的“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在具體實踐中也會有所側重。福建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難點是產業轉型升級,就是要把改善供給結構作為主攻方向,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高端供給,實現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躍升。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拖不得、等不起。”尤權說,在調研中發現,福建省企業呈現出“幾家歡樂幾家愁”的現象,大部分發展比較好的企業,都是比較早地、主動地根據市場需求變化,加快實施了產業轉型升級;反之,那些跟不上市場需求變化、缺乏創新能力的企業,就會遇到比較大的困難,甚至面臨被淘汰的危險。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