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綿陽市中心醫院。“抗震救災英雄少年”張春玲,因妊娠大出血,正在該院治療。
林浩發帖,為病重的張春玲求助。
張春玲震后受表彰。(資料圖片)
八年前的那場地震,你舍身救人八年后的春天,你一定不會孤單
林浩網上發帖求助 / 阿里公益獎金救急 / 愛心人士獻血捐款
3歲時,她遭遇飛來橫禍,右臉被燒毀,一只手失去手掌和手腕,另一只手的五個指頭全部失去了兩個指關節;“5·12”地震中,她用殘缺但剛強的身軀,冒死救出3名同學;如今,病魔不期而遇,她甚至面臨了死亡的威脅……她就是綿陽市平武縣南壩鎮紅溪村的張春玲,全國抗震救災英雄少年。3月15日,突聞她出現妊娠反應致口、鼻出血,病情嚴重,而且救治費用成為貧困家庭一道難以越過的坎……
錐心,孩子可能不保
病情/ 經歷了選擇的煎熬,張春玲和家人不得已打算終止妊娠。盡管如此,終止妊娠同樣面臨一定風險,須血小板數值達標才能手術。
欣喜懷孕 卻出現妊娠大出血
16日,當華西都市報記者走到綿陽市中心醫院11樓血液內科B61病床前,鼻孔塞著止血鼻塞的張春玲,由于長期的妊娠大出血,面色憔悴,身體十分虛弱。
“只要不出血,還可以。只要一出血,就會感到頭昏,胸悶。”今年21歲的張春玲說,她去年與29歲的常鴻經人介紹結婚,隨后11月份發現懷孕。平時覺得身體都正常,然而在懷孕3個月的時候突然口吐血塊,鼻子也開始流血。在江油當地醫院檢查后,初步診斷是貧血引起的出血,需要輸血,但是從綿陽調血過去比較昂貴,當地醫院就建議到綿陽醫院救治。但因家庭拮據,直到3月3日才住進了綿陽市中心醫院血液內科進行治療。
“要花很多錢。”張春玲說,現在住院十來天已經花了1萬多塊錢,這些錢一部分是借的錢,一部分是去年結婚存下的錢,還有1000多是別人的愛心捐贈,現在已經在欠醫院的錢了。
實際上,張春玲在地震后經過手術治療,回到校園繼續就讀,喜歡畫畫和設計的她在高中的時候還學了2年美術。在高考后也拿到一所成都專科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可是6800元的入學費用讓貧寒的家庭難以承擔。算下來,上大學總計要4萬塊錢,張春玲無奈選擇了放棄。
艱難抉擇 保胎兒還是保大人
“目前,我們初步診斷張春玲患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嚴重貧血。”血液內科胡宏主任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這是一種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壞,導致外周血中血小板減少的出血性疾病。
“由于她已懷孕21周,很多檢查項目都不宜進行,所以我們只能在不影響胎兒的情況下用藥治療。”胡宏告訴記者,“她是原發性血小板減少,就是正常生產也是一個問題,如果引發DIC大出血咋辦?這個即兇險又冒險,分娩也是生死攸關。”主治醫師馮貴平也說,張春玲在入院前進行了婦科檢查,結果顯示她子宮內有血池,隨著妊娠周期增長,有可能會加重張春玲的病情,而這些風險都是不可控的。
是否棄胎兒保大人?之前家人和張春玲都無不希望保住這個小生命。可由于病情一直不見好轉,家人提出了“保大人”的想法,但遭到了張春玲的反對。“我肯定想要保住胎兒。”張春玲說,可是現在,想要保住胎兒面臨的很多風險,需要過很多艱難的關卡。另一方面,后續的費用,還有今后生活更要考慮,選擇非常艱難。
經歷了思想的煎熬,張春玲和家人不得已打算終止妊娠。盡管如此,終止妊娠同樣面臨一定風險,須血小板數值達標才能手術。
求助,她卻難以開口
隱情/ 經濟窘迫,張春玲一家三口靠丈夫打零工維持,高昂的醫療費用對于這一家人來說無疑是難以承受之重。
張春玲的病床上放著兩本書,一本有關血液類疾病的科普書籍,一本是休閑讀物《南風知我意》。床頭柜上的物品也很簡單,除了水杯和碗筷,只有一兩個水果。
說起病情和住院費的雙重壓力,當年的“英雄少年”不時掩面流淚,但說起床頭書籍的時候也露出了感動的笑臉。她說,得知她生病后,很多朋友和以前的老師、同學都來看望她,帶來書籍和捐款,因為很多同學都還在讀書,張春玲不忍心收下他們的錢。
“我很感動,今天上午有人來給我獻血小板,他連姓什么都不告訴我,獻了血留下100塊錢就走了。”張春玲說,這名好心的中年男子,不留名字也不留電話,只是說,“沒事,有困難就要相互幫助,只要你的病好就行。”
在病床一直陪伴兒媳的文華均,不時給張春玲披外套、梳理頭發,但一說起家庭的情況和兒媳的病也忍不住淚水。“一說起我就心酸。”她說,去年丈夫因病去世,家中就全靠兒子一人在外打零工。好在當地辦理了相關社保、低保,尚可維持。目前,張春玲的丈夫常鴻在在老家附近的長鋼四分廠里找到一份工作。妻子生病,他也不能日夜守在身邊,一到倒班休息就趕緊到綿陽市中心醫院陪伴,然后又趕緊回去上班,就想能盡量多掙點錢。“我們實在沒那么多錢再治病了,只希望有好心人能夠幫幫我們!”文華均說到這里,又無助地掩面痛哭。
“我們不想依賴別人,給社會添麻煩。”文華均說,但是現在的確沒有辦法,她和張春玲太感謝社會各界的愛心關注和關心,”我文化低也說不來,只要把命保到起,我們一個月存100塊錢再還錢,別人有困難也一定會幫助。”就在記者離開時,她緊緊拉住記者的胳膊說,你帶兩個蘋果走,都是洗干凈了的。
當年舍身救人“我從未想過回報
現在,更不想打擾他們”
“地震中,你連續救出的3個同學,還一直保持聯系嗎?”對此一問,張春玲頗為坦然,“前一兩年,我們還有聯系。可畢業后,有的繼續讀書,有的外出打工,漸漸就沒有聯系了。我當時救他們是本能行為,也沒有圖他們回報,目前更不想打擾他們。”
張春玲說,一位她救過的同學,目前在外地打工,當得知她生病后,還專門打電話過來問候、安慰和鼓勵她早日戰勝病魔。張春玲談到這里一臉幸福,“有一句問候,我就很滿足了!”
“春玲雖然幾歲就不幸殘疾,可一直很堅強、勤勞,特別有善心。”16日,春玲老家、平武縣南壩鎮紅溪村支部書記嚴華國,向華西都市報記者介紹說,不管是小學、初中,還是讀高中期間,她都很愛幫助人,但從不給別人找麻煩。
實際上,此次綿陽入院就診,張春玲也很低調,從未把自己的事跡和經歷告訴過醫生、護士或者同病房的人。直到3月15日醫院方才知道,原來她曾是全國抗震救災英雄少年。就此,醫院血液科的醫生胡宏不無感慨,“我感覺,她能夠自己解決的困難和問題都想自己解決,不想麻煩別人,這更為讓人心疼和感動。”
人物故事
幼時不幸,她選擇堅強
3歲時的一天傍晚,張春玲和外婆一起在家做晚飯,外婆在屋外菜地里摘菜,張春玲在里屋幫外婆看火。她往火坑里添柴時被絆倒,一下子掉進了熊熊燃燒的火坑里。聞聲而來的外婆和從地里干活回來的母親趕到時,從火坑里掙扎出來的小春玲已被燒得慘不忍睹。送到鄉衛生室時,張春玲已經昏迷過去,經過急救,才脫離了生命危險。但因為沒錢做面部修復手術,最終沒有保住小春玲那張美麗的笑臉和那雙稚嫩的雙手。
面容被毀,直到8歲張春玲才開始上學,但是,同學們都不愿意和她一起玩耍,還常常遭到一些男孩子的作弄。但在別人怪異的眼神和對待中,張春玲并不妥協,一次又一次從嘲笑和排擠中勇敢地爬起來。堅強地學著自己料理日常生活,7歲就學會了做飯洗衣服,8歲就能獨立做家務事。由于右手只剩下少許的指節,她就偷偷地用繩子把筆綁在手指上,頑強刻苦學習寫字,畫畫。人家只用一遍就學會、做好的事,她常常要用十遍甚至幾十遍,父母見她如此艱難,流著淚勸她說:“女兒,不要這么折磨自己了,以后我們一直養著你就是了。”可是她卻堅定地搖搖頭說:“這些事我也能干,我會干好的,請相信我!”
地震突來,她選擇舍身
“5·12”地震發生時,13歲的張春玲正在平武縣南壩鎮石坎鄉小學宿舍里午休。由于住在一樓,張春玲和一些同學率先跑出了宿舍樓。
就當她跑出宿舍樓不遠,便聽到一聲巨大的聲響,宿舍樓第三層瞬間倒塌,此時,已跑到安全處的張春玲隱隱聽到了同學蘇小琴的呼救,后者被壓在了一塊磚石下,動彈不得。
救人要緊,她轉身向蘇小琴奔去,由于劇烈地搖晃,她跌跌撞撞跑到了十多米時,被一塊拳頭大的磚石砸中了左腿,一個趔趄摔倒在地,她爬起來,繼續向前,用殘缺的雙手,飛快地扒開壓在蘇小琴背上的磚石后,然后跪在地上,使出渾身力氣用肩膀頂住石頭向后推。
蘇小琴安全后,她又連忙跑回正在垮塌的教學樓,去救一個在亂石中被砸傷正在地上掙扎的小男孩。當張春玲再次冒著危險把小男孩背到空曠的安全地域時,同班的杜艷梅呼救的聲音也傳到了張春玲的耳朵里。她再次毫不猶豫地沖向了教學樓,在漫天的塵土里,張春玲順著杜艷梅的呼救聲找到了她,此時,她那沒有手指的手被石頭、磚頭、鋼筋劃開了一道道口子,鮮血染紅了她的衣服,她卻堅強地一邊安慰杜艷梅,一邊和趕來的老師一起將夾在兩塊預制板中間的杜艷梅救了出來,背到安全地帶。
記者手記
她被感動著更加感動我們
張春玲,身殘志堅。由于面容和身體的傷殘,她從小承受著常人難以承受的痛苦和折磨,卻依然勇敢地面對生活、依然堅強地面對挫折。為了不給家里添負擔,她常常偷偷地幫著媽媽干家務活;為了能讓同學接納她,她常常無私地幫助別人;為了能讓大家認可她,她拼命地學習,一直是班上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她還長期幫助班上一個叫聶自強的同學,讓他從班上倒數第一的差生變成了一個每門功課都考到60以上的合格生。
我們感動于“敬禮娃娃”的從容,“可樂男孩”的樂觀,“微笑寶貝”的勇敢,而張春玲讓我感動的實在是太多了:對死亡的藐視,對險境的淡定,對于他人的無私,對于逆境的堅強,對生活的熱情。
張春玲,喜歡美術,因沒錢放棄了錄取通知書;她,勇敢救人,遇到困難卻不愿開口求助;她,懷孕卻面臨嚴重病情與治療費的雙重重壓,面臨放棄與檢查的艱難選擇。她是一名普通的女子,是一名艱辛的準媽媽,更是當年的“英雄少年”。
張春玲說,當年救同學是本能行為,也沒有圖他們回報,目前更不想打擾他們;張春玲的婆婆文華均也說,我們不想依賴社會,給別人添麻煩,以后把命保住肯定會幫助別人。
令人動容的是,當年“英雄少年”帶來了我們無數感動,現在人們也在把感動帶給她,同學帶來的一本書、陌生人捐獻血液卻不留姓名,社會與企業的愛心捐贈……在張春玲和家人連聲感激說出“謝謝”的時候,我們也衷心想說一聲“謝謝你,張春玲!”
目前,綿陽市中心醫院傳來信息:張春玲在該院大內科血液科監護治療,病情嚴重但也在掌控之中,但并發癥帶來的不確定性也讓人揪心。讓我們一起來祝福張春玲能夠渡過難關,戰勝病魔,同時也力所能及幫助這位愛幫助別人的“英雄少年”。
愛心援助
不讓英雄流血又流淚阿里公益獎金2萬救急
16日,華西都市報客戶端《抗震小英雄張春玲病重入院》的報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外,紛紛發起捐款和前往醫院看望。阿里巴巴公益天天正能量項目組工作人員得知情況后第一時間致電本報,希望為抗震英雄張春玲提供2萬元公益金,幫她緩解治病之急,渡過難關。
“不讓英雄流血又流淚。得知昔日的英雄今日落難,我們絕不能袖手旁觀。”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汶川地震,她用少年的勇敢和無畏為正能量代言,為眾人關注。如今,英雄身陷危難,要強的她卻一直默默扛著,直到小林浩發出求助微博,大家才得知她的難處。這更讓我們感動。這兩萬元不是普通意義的救助金,更應該是一筆正能量獎金,請她收下。”
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通過華西都市報向抗震英雄張春玲轉達敬意和祝福:“八年前的那場地震,你拖著殘疾的身軀,在最危險的時候折回宿舍樓救出同學。少年的你,感動了全中國。如今,你快要做媽媽了,我們為你高興又擔憂。希望你用堅強和勇敢戰勝病魔,早日渡過難關。也請相信,八年前善良的你給了這個世界太多的感動和溫暖。八年后的春天,你一定不會孤單。”
同時,阿里公益聯合華西都市報呼吁社會上更多的愛心人士關注張春玲,給抗震英雄提供更多后續的幫助和關愛。與此同時,胡宏表示,他們科室也將對張春玲進行愛心援助,除了捐款,還打算對她病情的后續治療或者恢復給予長期的一對一幫扶。
互動
張春玲的事跡讓人感動,病重的張春玲更需要大家力所能及的幫助,哪怕是您的一句問候與鼓勵。
在此,您可以通過熱線028- 96111,或下載華西都市報客戶端,或關注華西都市報官方微博微信及 QQ 爆 料 平 臺(130069110),送上您的愛心與關切。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