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券商對新三板業務重視程度加強,業務側重差別明顯
昨日是新三板市場一個特別的日子:有36家企業掛牌,新三板掛牌企業總量突破6000家,達到6026家。證券時報記者梳理股轉系統公開信息發現,新三板不斷有新的券商加入,開展推薦掛牌業務及做市業務。
股轉系統官網信息顯示,目前共有91家券商獲得新三板主辦券商資格,不過,據記者查詢,目前實際有開展掛牌項目的券商為86家。
值得注意的是,新三板在經過一年的沖量之后,競爭格局逐步清晰,推薦掛牌及做市領域一些券商“巨頭”開始凸顯出來,比如在掛牌業務方面一直遙遙領先的申萬宏源證券,以及在做市業務方面比較靠前的廣州證券、中泰證券等,市場地位開始逐步穩定。
申萬宏源
掛牌業務遙遙領先
新三板推薦掛牌業務方面,申萬宏源證券總掛牌家數達到495家,處于遙遙領先的位置,排在第二名的中泰證券推薦掛牌家數為275家。
除申萬宏源和中泰證券之外,其他掛牌家數總量排在前十位的券商還有安信證券(253家)、中信建投(236家)、廣發證券(223家)、國信證券(217家)、長江證券(189家)、招商證券(183家)、國泰君安(181家)、東吳證券(174家)。
在新三板做市業務方面,廣州證券做市掛票數量達到290家,持續遙遙領先,排在其后的為中泰證券、上海證券、光大證券、興業證券、申萬宏源證券和天風證券,這幾家券商做市股票數量都超過200只。
股轉系統官網信息顯示,今年以來有長城國瑞證券、開源證券、中郵證券、上海華信證券等幾家企業陸續加入主辦券商的行列。
記者從多家新三板主辦券商了解到,目前券商針對新三板業務雖然在經營方面的貢獻還比較有限,但券商對新三板業務的重視程度正在逐步加強,因為新三板業務是其他業務的“基礎”,擔當“孵化器”的職能。
不同券商
業務側重差別明顯
股轉系統官網信息顯示,截至昨日,新三板共有1390家掛牌企業采取做市轉讓,目前共有85家券商有開展做市業務。在做市業務方面,中小型券商表現更加積極,其中,廣州證券做市股票總量一直高居榜首。
數據顯示,按照做市股票數量排名,排在前三位的券商分別為廣州證券、中泰證券和上海證券,做市股票數量分別為290家、272家和243家,緊隨其后的是光大證券、興業證券、申萬宏源證券、天風證券、國泰君安、長江證券、廣發證券和招商證券,這幾家券商的做市股票數量都在160只以上。
數據顯示,目前在新三板中,擁有做市商數量最多的掛牌企業為聯訊證券,一共有38家券商為其做市,其次是華強文化和明利股份,做市商數量都超過30家。
記者發現,對于新三板推薦掛牌及做市兩大業務,不同券商在業務中的側重亦有所不同。比如,東方花旗證券和華泰聯合證券兩家券商在新三板開展了推薦掛牌業務,但是并沒有開展做市業務;東方證券等券商僅開展了做市業務,九州證券做市股票數量達到151只,但僅推薦了2家企業掛牌。(記者趙春燕)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