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13日電(記者江耘)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深入開展定點扶貧、東西協作扶貧,支持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
作為中國東部經濟相對發達的省份,多位來自浙江的人大代表認為,東西協作扶貧,不僅是政府行為,社會和企業也應參與進來,通過產業幫扶形式,真正形成全方位的東西協作扶貧。
產業轉移“生肌”
“把企業辦到相對貧困的地區。”全國人大代表、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告訴記者,他并不贊成僅僅送米面油錢的扶貧,產業扶貧才能真正解決貧困根源。
過去幾年,張天任在中西部多地興建企業。經驗告訴他,此舉既能為地方政府增加財稅收入,也能解決就業,還能帶動當地整個產業鏈的發展,社會也更和諧。
“總理報告中提及的‘十二五’全國脫貧一億人中,也包含了我們康恩貝的一份貢獻。”全國人大代表、康恩貝集團董事長胡季強介紹,過去三年,該企業在云南、江西、青海等地,累計流轉、租用近20萬畝地,投入資金15億元(人民幣,下同)種植藥材,使基地周邊近兩萬戶生活困難家庭,每年每戶可增加收入1至5萬元,產業扶貧效果明顯。
浙江奉化市滕頭村是中國先富起來的農村之一。全國人大代表、滕頭村黨委書記傅企平介紹,該村在中國十多個省市建立了10萬多畝的苗圃基地。產業的轉移,富及一方百姓。
另外,張天任還介紹,企業還可下生產訂單給貧困地區,幫助他們解決銷路,也是一種產業轉移的方式。
技術幫扶“活血”
有了產業后,讓當地民眾掌握致富“本領”尤為重要。
張天任認為,扶貧應是依托技術、經驗、資源、品牌等優勢,將企業的資源拿來對不同的區域不同的人進行產業扶貧。
滕頭村苗圃基地中,不僅廣招當地農民就業,并教授他們先進的種植技術、管理方法,使不少農民因此而脫貧致富。
傅企平表示,扶貧方式不僅是輸血,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脫貧本領,帶給他們發展經濟的理念,從而真正形成造血功能。
“更重要的(扶貧)是,我讓你來做我的產品,并派技術、管理人員來幫你做。”張天任說,該集團在江西、安徽等較貧困的地方,都有派技術人過去指導。
除了技術支持外,金融支持,人才支持等方式都是代表們總結出來的東西協作扶貧經驗。
雙贏共富“化淤”
胡季強、張天任等多位代表認為,產業扶貧,一定要做到雙贏,否則沒有持續性和生命力。
既讓企業家從中獲利,也能幫助當地民眾脫貧致富。
中西部地區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充足的勞動資源,廣袤的土地等,這些對于很多企業來說,就是商機。
“只有將企業家需求和扶貧結合起來,才能更長久的扶貧?!睆執烊握f。
全國人大代表、華峰集團董事局主席尤小平也認為,從“輸血”到“造血”,更能讓貧困地區徹底脫貧致富。但是,產業扶貧的產業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2016年,中國對脫貧有了任務指標:要完成1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脫貧任務。
胡季強建議,希望國家制訂產業鏈扶貧專項計劃,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安排專項資金,制訂專門鼓勵政策,引導、支持企業以產業鏈延伸方式,參與到脫貧攻堅戰中。(完)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