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成人,四虎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久久,伊人精品久久久7777,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99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亚洲精品成人毛片久久久,久久精品99精品免费观看 ,99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華誼兄弟“去電影化”代價 徹底喪失行業老大地位
來源:中證網 發布時間:2016-03-12 18:10:54

【華誼兄弟“去電影化”代價】在“去電影化”這條路上,華誼兄弟走得越來越遠,如今驀然回首,電影市場竟已是“東風夜放花千樹”,不知華誼兄弟是否會有“只是當時已惘然”的失落感。(華夏時報)

在“去電影化”這條路上,華誼兄弟走得越來越遠,如今驀然回首,電影市場竟已是“東風夜放花千樹”,不知華誼兄弟是否會有“只是當時已惘然”的失落感。

2月29日,華誼兄弟(300027)連發公告稱,19億認購英雄互娛20%股份;以華誼兄弟為首,騰訊、云峰基金等斥資5.47億港元投資的港股上市公司中國9號健康公司增發完成,正式更名“華誼騰訊娛樂有限公司”。王中軍表示,華誼是該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也是單一最大股東。

影視業績下滑

2009年定下“去電影化”的戰略時,王中軍稱自己并沒有完全想好。

“未來如果只做票房的話,我覺得這一個企業就走偏了,2009年一上市,我自己說出的對高管的第一句話就是從今天開始華誼兄弟去電影化。但是這個話其實我想好了也沒有想好,但是我冥冥中感覺到,華誼一定不能只做電影。”王中軍當時對媒體這么說。

但一旦開始“去電影化”,華誼的資源精力便陸續投入到其他業務當中,隨著其電影業務不可避免地逐漸被邊緣化,華誼也漸漸喪失了曾經在電影行業的老大地位。

2月25日,華誼兄弟披露2015年年度業績快報,報告期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為390115.68萬元,比2014年同期增長63.30%;凈利潤為98088.02萬元,比2014年同期增長9.39%。其中,2015年前3個季度,華誼兄弟的收入翻了一番。不算各種投資所帶來的收入,1.28億的凈利潤比2014年同期增長了148%。增長主要來自于華誼兄弟收購的游戲公司銀漢科技,2014年5月,銀漢科技的業績被并入華誼兄弟的報表。隨后華誼兄弟公布的半年報表顯示,一個多月的時間,銀漢科技貢獻的收入接近7500萬元。

2015年華誼兄弟的半年財報也顯示,游戲業務所在的互聯網娛樂的毛利超過4億,已經超過影視娛樂貢獻的3.3億成為華誼兄弟最重要的利潤來源。

只是這個亮麗的業績卻犧牲了華誼兄弟曾經最核心的電影業務。

華誼兄弟從2010年開始一直在全面擴張,涉及經營模式、資本投資、IP經營、影院建設等方面。2009年,華誼兄弟上市初參控股公司數量為6家,如今這一數字已經達到100家左右。在2013年華誼兄弟并購廣州銀漢科技之后,就此改變了其之前電影業務、藝人經紀、電視劇業務“三駕馬車”協同作戰的格局,新增第四個板塊——游戲產業,成為“四輪驅動”。

盡管游戲產業成了華誼亮麗業績的主要支撐,但它在游戲行業、娛樂地產領域卻只是一個小角色。2015年,中國游戲產業收入超過1400億,其中騰訊超過400億,網易超過150億,但華誼只有不到10億。

而與此同時,電影行業中的其它競爭者開始崛起。光線傳媒憑借著強大的地面發行能力進入制片環節,博納影業則依靠著北上淘金的香港影人,萬達有雄厚的資金,還有在一旁虎視眈眈,想要用互聯網來顛覆傳統電影行業的互聯網公司。

喪失行業老大地位

在“去電影化”的過程中,隨著不斷淡出電影,華誼兄弟已經徹底喪失了電影行業的老大地位。

上海交大管理學院教授李杰的一份研究案例顯示,華誼的電影發行份額在2014年發生了較大下跌。2012年和2013年,華誼的市場份額達10%、12.5%,僅次于中影和華夏兩大龍頭,遠超光線、博納等公司,但在2014年,華誼卻下跌至第八位,市場份額僅有2%,落后于光線、博納、萬達、樂視等公司。

除了市場份額外,華誼兄弟用犧牲影視產業換來的市值也正在被同行超越。

3月5日晚,泛海控股(000046.SZ)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泛海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與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王健林先生簽訂《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之股權轉讓協議》,以10.58億元收購其持有的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下稱萬達影視)約6.61%股權。

同時,泛海股權投資公司與青島萬達影視投資有限公司及北京萬達投資有限公司簽訂《青島萬達影視投資有限公司之增資協議》,出資14.42億元對青島萬達影視投資有限公司(下稱青島萬達影視)進行增資,獲取其約7.59%股權。

按照上述股權收購價格計算得出,萬達影視和青島萬達影視的估值分別達到160.06億元、189.99億元,兩者合計350億元左右。作為同樣影視類上市公司,光線傳媒(300251.SZ)市值279億元;華誼兄弟(300027.SZ)市值323億元;唐德影視(300426.SZ)市值才83.38億元。萬達影視與青島萬達影視的合計估值,已經超過了同主業市值最高的華誼兄弟。而截至3月4日收盤,萬達集團旗下涉及影視產業的已上市的萬達院線(002739.SZ)和萬達商業(03699.HK)市值已分別達942.96億、226.76億。

華誼兄弟的“不務正業”已經屢遭行業人士批評。目前影視行業市場的火爆,更進一步凸現了華誼淡出影視行業這種截然相反的決策是不是代表了其對市場的判斷失誤?

樂正傳媒研發咨詢總監彭侃曾指出,華誼的“去電影化”仍將面對諸多挑戰。一家企業能動用的資本和資源畢竟有限,華誼需要合理分配資源到各個業務板塊。這兩年,華誼鉚足了勁兒向新興業務投入資源,而導致有優勢的電影業務嚴重下滑,明星、優秀的制片人也在流失,這恐怕是華誼需要下大力氣去解決的問題,否則便是丟了苦心經營20年才樹立的金字招牌。

高價購IP

華誼兄弟顯然已經意識到了“去電影化”給公司帶來的問題,新的戰略調整從2015年已經開始了,只是華誼兄弟正為其收拾舊河山的行為付出著極大的代價。

2015年下半年,華誼收購了兩家公司——一家是由華誼自己的藝人李晨、陳赫、馮紹峰、鄭愷等人成立,另一家則是由馮小剛成立的浙江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司(下稱東陽美拉),分別是7.56億元以及10.5億元。

根據華誼兄弟當時的公告,馮小剛持有東陽美拉99%的股權,陸國強持有東陽美拉1%的股權,兩人將分別轉讓旗下69%和1%的股份給華誼兄弟。華誼兄弟將向馮小剛和陸國強一次性支付全部股權轉讓價款10.5億元。轉讓完成后,華誼兄弟將持有東陽美拉70%的股權,馮小剛持有東陽美拉30%的股權。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投資的交易價格是依據老股東承諾東陽美拉傳媒2016年度經審計稅后凈利潤的15倍的估值。資料顯示,東陽美拉傳媒主營業務涉及電子和數字媒體廣告及影視廣告、實景娛樂、演出等。截至公告日,東陽美拉資產總額為1.36萬元,負債總額為1.91萬元,凈資產為-0.55萬元,公司注冊資本為500萬元。

業內人士指出,東陽美拉基本上就是個空殼,資產為負,也沒有開展業務。華誼花那么多錢去買這樣一個公司,實際上就是出錢“高價購IP”,完全沒有考慮投資是否能收回。這也等于是給馮小剛送了10億元大禮。

不過,華誼兄弟“送”出的這份10億大禮附加了“對賭協議”。具體而言,自股權轉讓完成之后,馮小剛需要承諾東陽美拉2016年度的業績目標為經審計的稅后凈利潤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而且自2017年度起至2020年12月31日止,每個年度的業績目標為在上一年度承諾的凈利潤目標基礎上增長15%。若未能完成該目標,馮小剛將以現金補足差額。

本質上,華誼兄弟還是希望通過抓住馮小剛等名導藝人的策略,寄希望于名導明星成為票房或者收視的保障,從而找回其影視行業的龍頭地位。因為,在華誼兄弟“去電影化”的幾年里,其引以為豪的藝人經紀業務也開始萎縮。從王京花的出走,再到周迅、黃曉明、李冰冰、范冰冰等人脫離華誼的體系,自己組建工作室。

與此同時,明星衍生出的粉絲經濟也是華誼想要抓住的東西。2014年和2015年,華誼分別和騰訊以及百視通合作,推出了兩款位于手機和電視端的粉絲經濟產品星影聯盟以及娛樂家。華誼還單獨為粉絲經濟成立了一家公司華誼創星,由原華誼兄弟董事長秘書胡明領導。不久前,關于華誼創星的消息是,胡明辭去了華誼創星的董事長和總經理職務,王中磊親自接任這家公司。

不過業內人士指出,隨著華誼變得不像個電影公司、也不像個娛樂公司,而更像是一個還沒有長大就顯得無比臃腫的集團,什么生意都有一點,雖然他現在想通過高價收購IP來收拾舊山河,但是隨著電影這個IP產業鏈中最核心的環節已經在華誼“去電影化”的口號中變得弱勢,華誼兄弟不計成本的收購行為反而像是一場賭博,回到起點去拍出好電影重新找回市場份額才是輸贏的關鍵。

國際化仿若造勢傳說?

雖然在主營業務的定位上有些找不到北,但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其在資本市場的各種故事還是會起到提振股價、營造氣氛的作用,比如華誼兄弟國際化的故事。

據悉,華誼兄弟目前負債近50億人民幣,所以即便獲得騰訊、阿里、平安36億的投資補血,華誼兄弟仍然擺脫不了缺錢的事實。但是華誼從未停止瘋狂收購的步伐,也從未停止過收購的傳聞。僅2015年其投資并購總金額就達37.36億,連續收購“跑男”公司、馮小剛公司等,布局游戲、明星IP、導演IP等多個方面。而其在國際化道路上更是制造出了很多資本故事。

實際上,在走出去的過程中,華誼兄弟帶來的故事更多的只是仿若造勢的傳說。2011年,華誼兄弟公告,與傳奇影業共同打造新合資公司“傳奇東方”,但最終合作并沒有持續,傳奇影業今年1月以35億美元被萬達并購。2014年,華誼兄弟公告,擬向美國Studio8公司投資1.2億至1.5億美元,購買美國Studio8公司的股權,但中途被復星集團插手。

對于國際化的故事屢次成為傳說,王中軍稱:“國際化有難度,不是像你想的那樣。沒有成功,我覺得這都非常正常,華誼走出去也是一個新兵,跟娛樂市場的娛樂大亨怎么合作,怎么找到更適合我們,更適合中國文化和國際文化融接的平臺,各種方式我們需要尋找、探討。”實際上,對于華誼兄弟來說,在資本市場上沒有故事可講可是件很要命的事兒。

但是故事講得再熱鬧,也沒有能阻止華誼兄弟一瀉千里的股價。華誼兄弟2016年以來的股價已從去年底的41.18元(2015年12月31日收盤價)跌至28.65元(2016年1月13日收盤價),市值蒸發逾170億。

不過,華誼兄弟是不會甘于寂寞的,一個更重磅的故事隨之而來了。3月1日,剛剛從萬達集團離職的葉寧開始擔任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CEO職位,全面負責公司電影及電影院相關業務的管理和運營。葉寧替代的正是王中軍同胞兄弟王中磊,王中磊同時還擔任華誼兄弟傳媒集團的執行總裁、副董事長兼總經理。

此番,一直在“去電影化”的華誼兄弟突然請來葉寧換掉核心人物王中磊,并以此提振股價,是在繼續削弱電影業務在整個集團中的分量,以金蟬脫殼,還是在反思之前的戰略失誤,重整旗鼓加重電影業務?這又是華誼兄弟在下一個資本故事中留下的懸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更多精彩資訊>>>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