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珊瑚礁自然保護區主任傅捷介紹說,海南三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于1990年9月經國務院批準建立,主要由亞龍灣片區、鹿回頭半島——榆林角片區和東、西瑁島片區三部分組成,保護面積85平方公里,分有核心區、緩沖區、實驗區,是以珊瑚礁生態系統及其生物多樣性為主要保護對象的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
傅捷說,三亞的珊瑚礁主要受城市污水等陸源污染,海洋工程,過度捕撈珊瑚礁生態系統內的漁業資源,非法人為破壞珊瑚,非法販賣珊瑚、制作珊瑚礁制品,珊瑚天敵爆發等威脅。近年來三亞市推進的城市“雙修”(生態修復、城市修補)、拆違控違整治工作,進一步凈化了岸線海域環境,改善了珊瑚礁生態環境。
三亞市海洋與漁業局局長章華忠介紹說, 三亞全市海域范圍內珊瑚種類多達110種,除了在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三亞其他沿岸淺海和島嶼島礁周邊海域,如東鑼西鼓島附近海域、南山-大小洞天-紅塘沿岸海域、百福灣和太陽灣及海棠灣的蜈支洲島沿岸海域等均有珊瑚分布。
他說,依據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對三亞市珊瑚礁資源的調查和評估,目前三亞市包括紅塘灣、大小洞天海域、后海、蜈支洲島等大部海域珊瑚生長狀況比較好,珊瑚覆蓋率高,但是也有部分海域由于自然因素及人類活動的原因,珊瑚生長狀況不容樂觀。
章華忠介紹說,珊瑚生態系統是三亞市旅游休閑產業、特別是潛水旅游發展的重要資源條件。為更好保護珊瑚礁資源,三亞在加大對違規“黑潛點”的打擊力度同時,對三亞市正規潛水企業的市場經營進行了規范管理, 提出了增加珊瑚覆蓋率較高的海域作為潛水點、關閉珊瑚覆蓋率低的潛水點治理對策,要求用海企業對使用海域的潛水點實行輪換制度,并對所有潛水點實行嚴格容量控制。
此外,三亞市海洋與漁業局正在研究制定《三亞珊瑚礁潛水旅游用海生態補償賠償辦法》及補償標準,建立健全海洋生態環境損害補(賠)償機制。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