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記者 程景偉“"錢學森之問"的核心,是中國高等教育能否為國家民族培養出真正的創新人才。”全國人大代表、南方科技大學校長陳十一8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中國科學家錢學森曾有過“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的思索。“錢學森之問”背后的中國教育之困,引起中國教育界乃至社會的反思。
陳十一曾是北大副校長,去年1月初接替朱清時執掌南科大。此二人同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離任時,朱清時對自己在南科大5年的高教改革以“慘勝”二字評價。接棒僅一年多的陳十一,對南科大的發展充滿信心,“正因為有自信,所以我才從北大來到深圳”。
“南方科技大學的改革發展,是想國家之所想,走在了時代的前沿。”陳十一認為,南科大、上海科技大學等新興大學,在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實現崛起是必然的。
過去三十多年里,中國依靠低廉勞動力,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等,實現了經濟的飛速增長。到如今的經濟新常態下,要真正支撐國家發展,必須依靠技術創新,而創新要靠人才。
“希望南方科技大學把學生培養成為諾貝爾獎得主以及馬云、馬化騰這樣的企業家,像斯坦福大學一樣引領美國技術進步,產生像雅虎、惠普這樣長久不衰的企業,讓科研成果真正轉化,支撐產業發展。”陳十一說。
陳十一表示,鼓勵教授在不影響教學、科研的基礎上的創業,與社會資本融合,創造出真正有用的產品,而教授在技術成果轉化中占股高達70%。“這種做法在目前中國大學里比較前衛,但美國已經實行多年。”
與此同時,南科大重視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在這種教育中,失敗和成功一樣重要,要讓學生擁有更多在逆境中奮斗成功的經歷”。
南科大近八成首屆畢業生選擇出國留學,陳十一稱,尊重學生的選擇,但南科大不愿做國外大學預科班,所有人都出國并不是正確的培育方向。他希望學生們能多元化發展,最好是“出國留學”、“在中國深造”、“創新創業”三類選擇各占三成。
南方科技大學作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試驗田”,“去行政化改革”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而隨著朱清時的離任,有聲音指:南科大的高教改革成效并不明顯。
陳十一對此回應稱,南科大一開始就致力于去行政化,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行政化并不明顯,在很多方面與國際接軌。
延續了朱清時時代“改革發展必定是南科大的核心”理念,陳十一表示,南科大在建章立制方面已經邁開了第一步,而改革還在繼續,發展也才剛剛開始。
陳十一稱,現在南科大更加注重現代大學管理制度建設,去年通過了大學章程,出臺30多個規章制度,涉及學術委員會、學位委員會、校長辦公會、教授會、教授終身制等。
為了解決不能直接授予碩士學位難題,作為一種過渡,南科大準備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以及香港科技大學、新加坡大學等國際頂級高校聯合培養碩士生,這將使得南科大的國際化程度更高。
南科大的“國際范”將會更加明顯。陳十一透露,今年南科大打算招收1000名中國學生,并面向全球招收50名國外學生。之后,國外學生招收數量將增加到200名,這也就意味著外國學生占比高達兩成。
陳十一坦言,現在南科大最缺世界一流人才,但給它10年甚至20年,相信它一定會成為世界一流大學。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