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門口的小賣部里不僅可以賒賬,還可以存錢。如果不是兒子偷家里錢去還在小賣部欠下的賬,陳女士還發現不了這個秘密。而兒子賒賬存錢后從小賣部拿到的五顏六色的零食更讓她擔憂。
兒子偷錢去小賣部還賬
陳女士說,3月2日早上,公公發現放在枕頭下面的100元不見了,等到中午9歲的兒子豆豆(化名)放學后,陳女士從他的兜里翻出來20元錢,這才知道100元是豆豆拿走的。在豆豆列出的一張花費清單上,陳女士看到了其中有57元用于在一家小賣部還賬,還有10元在另外一個小賣部存了起來。
在兒子的“交代”下,陳女士才知道,小賣部存錢賒賬的學生不在少數。還有的孩子手里有錢后,就把錢存進小賣部;有的學生暫時沒有錢,還可以賒賬……陳女士帶豆豆找到欠賬的商店,老板稱豆豆和同學兩人從上學期開始欠了57元,豆豆卻堅持稱只欠了37元,在雙方爭論下老板退了陳女士20元。
3月2日下午4:50分,陳女士帶著華商報記者來到豆豆所在的叉車廠小學門口,此時正值下午放學,很多學生圍在門口小賣部買零食、小玩具。遠遠的,看見豆豆和他的幾名同學出來直接走進了門口一家“順意商店”,陳女士趕緊上前叫住豆豆。
豆豆同學告訴華商報記者,在這家商店欠賬的同學很多,有一個高年級的同學欠了三百多元,聽說也是偷家里錢還的。門口小賣部還可以存錢,他在另外一家存了6塊錢。欠錢買東西,你爸媽知道嗎?對此,這名小男孩說:“不敢讓他們知道,不然我會挨打的。”
商店老板:學生非要買才賒賬
在采訪中發現,雖然賒賬和存錢的情況都從學生口中得到證實,但當問及小賣部老板時,他們卻不愿承認。
華商報記者詢問豆豆賒賬的商店的老板,老板稱學生沒錢非要買東西,所以就賒賬了。被問及學生還不上怎么辦,老板稱:“賒賬的就這幾個,學生每天從門口過,過幾天就還上了。學生買多少東西是讓他們自己記賬,也沒有賬本啥的,還不上就算了,也就幾毛錢東西?!碑斣儐柺欠裣駥W生說的有欠好幾百塊錢的,老板稱沒有,關于給孩子賒賬的問題他以后會注意。
“門口小賣部賣的東西我都不讓孩子買,她有時候偷著買來吃,有一次我在家里發現她吃一種類似化妝品的東西,還有一種像洗發水的東西。”一名接孩子的家長稱。華商報記者觀察,幾名高年級的女生買了色彩鮮艷的杯裝液體徑直舔了起來,還有的買了辣條和不知名的零食。
老師:賒賬不利于孩子成長
2015年4月底,華商報今日寶雞也曾報道過高新區一小學門口存在給學生賒賬買玩具的情況。寶雞市心理咨詢行業協會秘書長段曉鵬認為,隨便給孩子賒賬,易導致無度消費,形成一個不好的消費習慣,且易誘發一些犯罪行為。
他建議,家長平時不要給孩子太多零花錢,要協助孩子做計劃,從小養成有計劃的消費習慣。從教30年的吳老師表示,小學門口小賣部的這種經營行為屬于誘導消費,小學生心智不成熟,沒有完全行為能力,如果學會了賒賬或存錢消費,很有可能誘發一系列不好的消費觀念和行為,如花錢大手大腳、無節制甚至偷錢等,這對孩子健康成長很不利。小學生健康教育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努力,小賣部的經營行為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監管,小賣部老板也必須時刻規范自己的行為。 華商報記者 張莉 文/圖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