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月03日訊
又到一年一度全國兩會時,去產能、國企改革、新經濟等成為熱議詞匯。而國有企業改革和兼并重組的話題有望成為本次兩會熱議重點。專家認為,在國企改革與供給側改革的雙輪驅動下,國企兼并重組將提速。
央企并購重組浪潮涌動
據經濟參考報消息,作為國企改革頂層設計“1+N”文件的重要組成部分,有關推動中央企業結構調整與重組指導意見的文件已經基本成型并即將下發。作為國企改革的重中之重,隨著頂層設計的不斷完善,央企有望迎來并購重組的浪潮。
在市場層面,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末以來,央企兼并重組的腳步正在明顯加快,并且擴散到多個行業領域。3月2日晚間,中航動力、成發科技、中航動控三家公司發布公告稱,當天上級機關宣布中央關于擬成立的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總經理、黨組副書記的任命。自此,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組建進入實質性階段,并將成為上述三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此前一天,中國遠洋和中海集運同時發布公告稱,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相關交易已獲得國資委批復。
公開資料顯示,僅在2015年12月期間,就發生四起央企重組事件,分別為南光(集團)有限公司與珠海振戎公司實施重組、中冶集團與五礦集團實施戰略重組、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與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實施重組、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整體并入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進入2016年以后,央企的重組步伐明顯加快。
今年1月底,中材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宣布,中國中材集團與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正在籌劃戰略重組事宜,重組方案尚未確定,方案確定后尚需獲得有關主管部門批準。2月23日,上市公司中國國旅宣布收到控股股東中國國旅集團有限公司通知,獲悉中國國旅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港中旅集團公司正在籌劃戰略重組事宜,重組方案尚未確定,方案確定后尚需獲得有關主管部門批準。
作為供給端改革的重要領域,產能嚴重過剩的鋼鐵行業也將有望迎來重組浪潮。2016年1月29日,寶鋼集團旗下兩家上市公司八一鋼鐵和韶鋼松山均發布公告稱,因寶鋼集團正在籌劃與其相關的重大事項,其股票均將于2月1日起停牌。八一鋼鐵在2月29日晚公告稱,重組方案為資產出售、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交易方初步確定為寶鋼集團旗下盈利能力較強的優質目標資產。韶鋼松山則確定將出售全部鋼鐵業務資產,并收購寶鋼集團下屬的非鋼鐵業務資產,其計劃在3月22日前公布最終的重組方案。
國企改革或形成五大熱點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多位政協委員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供給側改革將促使國企改革加速,應進一步完善國有企業激勵機制、股權結構以及治理結構。央企是供給側改革的排頭兵,在“一帶一路”和去產能的背景下,央企兼并重組將提速。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表示,兩會召開之際,預計國企改革將在五個方面形成熱點:一是加大國企改革試點,2016年國企改革廣度、力度、深度將進一步加大;二是地方國企改革進入全面加速期;三是“十三五”規劃公布與去產能;四是央企與地方國企的兼并重組進入加速期。
李錦表示,圍繞著國企改革的市場化重組大潮正在開啟。從地方兩會中透露的種種信號來看,下一步通過加大集團層面的兼并重組來推動強強聯合和專業化重組,以行業龍頭企業為依托,通過股權合作、資產置換、無償劃轉等方式,進一步強化同質化業務整合和細分行業整合。同時,也加快一些缺乏競爭優勢的非主業領域及一般產業低端環節的退出,為供給側改革進一步掃清障礙。今年將是重組與清退產能年,有望帶來市場對于國企改革預期的重構,在監管部門鼓勵、市場倒逼、制度建設推進的背景下,或許會迎來產業橫向整合與縱向整合的潮流,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產能過剩行業的資本市場兼并重組事件將增多。在107家央企中,業務在競爭性領域且業務相互有重疊、容易引發市場合并重組預期來進行合并的央企,包括建筑工程、有色及冶金、航運、軍工、電信及旅游等消費服務領域。
把握兩條投資主線
2016年1月15日,國資委主任張毅在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上的講話為2016年國企改革奠定了基調。從地方層面來看,各地方政府在”1+N”政策出臺之后,對于國企改革的態度也更加積極明確。在近期舉行的地方“兩會”以及地方國資系統會議中,不少省市明確提出了國企資產上市要求、鼓勵競爭類企業試點員工持股、支持民營企業進入基礎產業、清理僵尸企業等國企改革方向。地方國企改革有望進入到加速落地的階段。
有券商研究機構表示,可從二條主線把握國企改革行情。
一是央企:關注第二批央企試點。根據首批試點的選擇標準,長江證券認為,第二批央企試點將在擁有以下特點的央企集團中產生:集團推進改革積極,擁有一定的改革基礎;集團所處領域為商業類;最好為所屬行業的龍頭。經過篩選,我們認為中國誠通集團、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中船重工集團以及中國中化集團有望成為第二批央企改革試點集團。
二是地方國企:關注上海與深圳。地方國企改革也同樣值得關注。在此前的《國務院關于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中就明確提出,各地方可以“因地制宜”,推進混改。考慮到此次改革總體是向市場化方向發展,各地方在推進具體的改革措施時將擁有一定的自由度,改革的力度有可能會更大。我們從地方國企改革方案與前期改革動向兩個角度,當前依然重點關注上海與深圳兩地的國企改革。相關公司申達股份、海立股份、交運股份、氯堿化工、蘭生股份、華建集團、儀電電子、上海機電、沙河股份、深深房、深振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