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月02日訊
證券時報記者梳理近日部分外媒關于兩會報道時發現,大部分媒體認為,雖然此次兩會將討論中國多方面問題,包括經濟發展、環境保護、依法治國等,但主要落腳點仍會在提振經濟上,而“十三五”規劃以及未來的經濟改革將成為重中之重。
據新加坡亞洲新聞臺2月29日刊文稱,未來五年,經濟發展和扶貧規劃有望成為中國全國關注的重心。文章援引中國國際關系學會理事高志凱的話稱,兩會期間,中國國內最關注的熱點一定是經濟發展的方向,這是毫無疑問的。而若將經濟問題細分,則會有很多方面需要探討,如進出口貿易、外匯儲備的減少、股市、銀行和保險業的改革、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等等。文章評論,新的五年規劃將為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躋身高收入國家行列劃定路線。
此外,文章報道稱,扶貧也將是未來五年中國關注的重點之一:盡管30年來中國經濟出現了騰飛式的發展,但現在中國農村仍然有7100萬貧困人口,這些人的年均收入不到2300元。而中國曾表示要在2020年減少7000萬貧困人口。因此,如何切實做到“先富帶動后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也是中國兩會期間一定會重點探討的議題。
美國《財富》雜志網站刊文稱,盡管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但“兩會”一定會為不斷放緩的中國經濟提供支撐: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同時確保就業處于穩定態勢,給中國經濟吃下一顆“定心丸”。文章援引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的發言表示,中國經濟“硬著陸”的風險不大。只要政策“對路”,中國經濟“硬著陸”的風險就會非常小。因此,制定切實可行的經濟規劃,將成為此次兩會的“重中之重”。文章援引多名私營機構經濟學家的結論總結說,中國經濟“可能將緩慢波浪式下行,實現‘軟著陸’,但不存在急劇惡化的風險”。
中國改革的力度之大不僅對中國,更是對世界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美國財經網站CNBC發表文章稱,世界銀行行長金墉(Jim Yong Kim)在上海舉行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峰會上,對于中國正在進行的多項經濟改革表示,“感到十分震撼”。
“我們對中國正在進行的經濟結構改革的程度感到驚訝。”金墉表示,“在過去的數個月內,中國的經濟走勢相對比較顛簸,但是,中國必須適應自己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及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會給世界帶來巨大影響的事實。”
金墉稱,由于中國政府下定決心將以出口制造為主導的經濟轉型成為以消費和服務為主導的經濟,服務業現在已經占據了中國經濟總量的50%。“中國政府是講誠信的,他們之前說將要發生的事情,現在正的的確確地發生在我們身邊,”金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