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月02日訊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政府信息辦公開辦公布了去年包括鐵路投資、醫療、就業等25項相關指標的完成情況。從完成情況看,雖然2015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中央采取了分工、督查、按期送報等多種積極形式,最終有驚無險,25項指標中,24項順利完成,其中有14項超額完成。
指標1:去年全年盤活中央財政存量資金2370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實際下達5211億元
財政存量資金,主要是指把一些沒有按照預算進度執行、依然趴在賬上的結余沉淀資金用起來,更好地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尤其是當國內外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銀行間短期資金利率不斷走高,更要把賬面上前一年剩下來、又難以啟用的錢真正用起來。然而,去年,我們不僅完成了目標,還多盤活了246億元。
2015年中央預算內投資目標增加到4776億元,國家發改委投資司巡視員歐鴻說,中央預算內投資主要是用于三農建設、重大基礎設施、社會事業、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建設。正是因為政策傳遞及時,落實到位,實際全年在完成4776億元指標的基礎上,年終根據需要還追加了435億元。
歐鴻介紹稱,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實際下達5211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指標的超額完成對于發揮帶動中央投資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對調結構、補短板、促投資、穩增長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追加投資主要用于民生領域的建設,比如農村電網建設等。
指標2:全部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
要想讓經濟“活”起來,簡政放權是關鍵。之前大多數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是在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決定之外設立的,這些事項不受行政許可法約束,設立較隨意,實施也不規范,尋租空間很大。所以,國務院決定集中清理非行政許可審批。
國務院審改辦協調司副處長邵勁風說,去年共取消或調整453項非行政許可審批。通過全面清理,非行政許可審批這一類別全部終結,以紅頭文件、部門規章設定行政許可類事項將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堵住這個偏門,是本屆政府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一項標志性工程,也是放管結合、規范管理的重要成果。
指標3:把外商投資限制類條目縮減一半
為了更好的引進外資,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重新修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國家發改委外資司巡視員劉洪寬說,這次目錄修訂,最大的特點就是大幅放寬外資準入。限制類條目從79條減少到38條,有股比要求的條目減少四成;同時,明確負面清單導向,對外資有股比規定的條目均在目錄中逐一列明,此外,允許類項目不再有股比限制。
劉洪寬指出,我國利用外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勢頭。2015年,非金融類外商投資達1262.7億美元,同比增長5.6%,創歷史新高。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調查,2015—2017年中國是跨國投資最看好的投資市場。
指標4: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城鎮失業率保持在4.5%以內
去年就業超額完成年度任務。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介紹,得益于經濟體量增大、產業結構優化、“雙創”方興未艾等因素,去年我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5%,城鎮新增就業1312萬人。
尹蔚民介紹稱,“十一五”期間,GDP每增長一個點大概拉動就業的數量是100萬人左右,“十二五”期間,GDP每增長一個點拉動城鎮新增就業是170萬左右。這個數字反映出經濟拉動就業的能力大大增強,最主要的因素是蛋糕做大了,就業的容量大了。
指標5:全部淘汰2005年底前注冊營運的黃標車116.2萬輛;化學需氧量排放減少3%左右、氨氮排放減少2%左右、二氧化硫排放減少3%左右、氮氧化物排放減少5%左右
通過鐵腕政策,我們的空氣污染物排放已經有明顯下降的態勢。環保部部長陳吉寧表示,去年我們的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同比下降3.1%;氨氮排放總量同比下降3.6%;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同比下降5.8%;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同比下降10.9%。
陳吉寧表示,因為二氧化硫排放控制得好,所以酸雨的情況在明顯減緩。劣V類水質斷面比例大幅減少,由2001年的44%降到9%左右,降幅達80%。
遺憾:進出口貿易雖未達標但仍居發展中國家首位
去年,我國進出口39586.4億美元,下降8%,其中,出口下降2.9%。對于進出口指標的下降,商務部掌門人高虎城非常淡定。他坦陳,受國際市場需求低迷、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傳統競爭優勢弱化等因素影響,進出口數據出現下降,但是,我國出口降幅遠低于全球貿易降幅,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表現最好,特別是,去年在世界經濟一片陰云中,我國出口國際市場份額大幅上升,繼續保持了世界第一貿易大國和出口大國地位。
高虎城指出,在去年全球貿易出現兩位數負增長的背景下,中國的降幅遠遠低于主要貿易伙伴和全球貿易降幅速度。從吸引外資來看,全年實際使用外資1262.7億美元,增長了5.6%,仍然居于發展中國家的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