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沈陽2月29日專電(記者范春生)最近一段時間,面向大學生的網絡分期貸款平臺悄然出現,法律專業人士提醒,一些大學生網貸暗藏風險,應謹慎并理性選擇。
一名沈陽高校的大三學生上學期癡迷網絡游戲,在把家長匯來的逾萬元學費花光后,又向多家網絡分期貸款平臺貸款,欠下數萬元債務。債主催債不斷,追債電話打到了學校機關和分管老師處,無奈的家長在還上貸款后,為孩子辦理了休學手續。
“只要有學號,就能即刻借到2000元”“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記者搜索網絡,隨處可見這樣針對大學生的網貸宣傳語。除了因迷戀游戲而網貸,部分大學生愛攀比,通過借貸購物炫耀。
一家網絡貸款平臺的工作人員透露,辦理業務需要提供身份證、學生證或者個人學籍信息,貸款額度最低3000元,最高5萬元。不過記者注意到,該網貸平臺在手續費、逾期費、違約金等環節的表述模糊不清,易給貸款人留下后患。
北京大成(沈陽)律師事務所副主任王琦認為,網上貸款分期消費門檻低,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超前消費、奢侈消費的平臺,但不少人消費欠理性,甚至負債累累,影響學業。另外,一旦出現逾期不還的情況,將會影響大學生在銀行的個人征信,同時也面臨被起訴的風險。
法律界人士建議,大學生在網貸時應留意三點。一是網貸平臺的口碑、背景和實力,以及過往操作的規范性;二是針對自身實際情況借款,仔細審核條款;三是及時還款,避免“拆東墻補西墻”式的連環貸。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