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月27日訊
今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經濟學院、中國誠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2016年第一季度)”報告會在人民大學舉行。會上,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曹遠征代表課題組發布了論壇主報告《新常態下我國宏觀經濟政策框架的挑戰與思考》。
報告提出,2015年以來我國國際收支出現新變化,這種變化預示著我國國際收支平衡的模式將會發生深刻調整。當前,去產能、去杠桿交織在一起,短期內會加大我國宏觀經濟風險。
報告建議,解決目前宏觀經濟政策框架調整中各階段的問題,一個可行的突破口是通過轉變國債發行模式和方式,推動債券市場的大發展和大開放。
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表示,該建議理論上有一定可行性。同時,他也提醒有可能在操作上會出現瑕疵。
陸磊表示,“如果要用央行的外匯儲備來置換國債,增加國債流動性,理論上有助于形成無風險資產收益率曲線,但如果央行資產負債表中形成置換,那么物價有下行壓力的時候,大量的國債會鎖死在央行資產負債表內,如果對外拋出就意味著回籠貨幣,在物價走低的時候,回籠貨幣是不是合適?”
此外,陸磊直言,對于一些“降低商業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以解鎖一部分資金使其直接購買國債”的討論是不是符合相關的法律法規,特別是公司法對于董事會、股東的權利的主張和保護,仍需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