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發改委、財政部、國土部等九部門出臺了關于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其中,“鼓勵家庭成員采用合葬方式提高單個墓位使用率”的說法,引發熱議。對此,公眾怎么看?本期“京報調查”(新京報與清研智庫聯合推出)就此展開調查。
旁邊評論
“家人合葬”切勿操之過急
自從前幾日,民政部等九部門聯合發文,鼓勵家庭成員合葬之后,網上對此話題的討論就熱度不減。畢竟,“家人合葬”與中國傳統頗為復雜的喪葬、祭祀習俗相去甚遠。不過,令筆者頗感意外的是,“京報調查”結果顯示63.4%的受訪者贊成“家人合葬”。這說明,為了維護生態環境、節約用地,民眾還是頗為理性的,思想認識也已發生了巨大轉變。
不過,同時也要看到,還有54.2%的受訪者擔心,地方政府在執行過程中“荒腔走板”、野蠻推進,將“倡議”變為“必須”。像之前河南周口等地強行推動的大規模平墳,出發點未必不好,結果卻引發社會的普遍質疑。也正因此,即使民眾對“家人合葬”、節約用地多有理解,地方政府在推進過程中,還是要謹守權力邊界、逐漸推進,切勿操之過急。
中國人講究“死者為大”,雖說“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但面對逝者,活著的人還是要保持基本的禮貌與尊重,這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體現。
新京報評論員 陳媛媛
新京報制圖/許英劍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