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平臺活期理財產品的風險性與合規性又成了業界討論的焦點。繼溫商貸后,短融網也將于近期正式關閉活期理財業務。分析人士稱,在監管風向趨嚴的背景下,現存模式的P2P活期理財產品都有被關閉的可能。
溫商貸在春節后發布公告稱,自2016年2月15日正式關閉活期項目。據悉,該活期項目上線不足兩個月。除此之外,小牛在線日前發布了關于活期牛計劃到期的公告,市場傳言稱,小牛在線也將關閉活期理財業務。不過,昨日小牛在線相關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目前活期理財業務仍在繼續操作,至于后期是否關閉,還要看監管動態。
短融網相關負責人昨日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他們將于近期關閉活期寶項目,原因主要是為了和監管細則看齊,實現平臺的合規化調整。
相比P2P定期理財,P2P活期理財因為其申購贖回的便利性深得投資者青睞。目前平臺主推的活期理財大概有兩種模式:一是類似余額寶的“寶寶類”產品,通過與銀行、基金公司合作,讓投資人的閑置資金享受到貨幣基金的收益;二是通過債權轉讓、變現的方式,變相地實現“活期”理財。
但該產品不太符合去年底銀監會發布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相關規定,《征求意見稿》明確規定,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代出借人行使決策。
而目前平臺的活期理財業務多數以債權轉讓的模式存在,存在代出借人行使決策的行為;另外,《征求意見稿》明確規定平臺不得代銷基金等產品。
在監管的驅使下,除了幾家平臺宣布關閉活期理財業務外,部分平臺打算縮減活期業務。積木盒子相關負責人稱,目前監管針對活期產品的細則尚未有定論,積木盒子已主動降低了活期產品的額度,對活期產品的未來發展方向要視監管動態而定。北京一家P2P平臺內部人士也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他們平臺目前已經縮減了活期理財業務額度。
也有一些平臺仍處于觀望狀態。多家主要以活期理財業務為主的網貸平臺稱,他們目前仍在觀望政策,并沒有類似關閉這類業務的計劃。
盈燦咨詢研究員陳曉俊認為,活期產品的最大風險可能就是資金池。如果沒有真實的投資標的,就可能存在平臺直接歸集資金并挪用的風險。而另一種情況是在用戶贖回時,平臺先用自有資金墊付再轉讓給后來的用戶,這種方式同樣對平臺的流動性有很大壓力。如果出現較為集中的用戶提現,就會發生無法控制的擠兌風險。
而活期理財產品是否會被真正取締還得看監管的態度。金蛋理財CEO鄧巍表示,平臺關閉活期理財業務,肯定是受到監管細則的影響,為了更加合規發展。而從監管細則征求意見稿來看,并沒有禁止平臺進行活期理財業務,禁止的是平臺存在資金池。除了資金池這種不合規的模式,通過高效的債權轉讓模式,也可以為用戶創造出類似活期理財的使用體驗。
網貸資深研究人李子川表示,活期理財存在的基礎是滿足客戶流動性需求,對于平臺迅速做大規模會有幫助,不過由于交易效率的提升,會存在期限錯配、以虛假標的設立資金池的問題。
“個人不太看好完全做‘活期理財’,或者占主導地位的做法,但可以讓平臺上有一定的存在比例,既照顧到用戶需求又主動減小了風險壓力,還適合各方監督管理”,李子川說道。
更多精彩資訊>>>